我家乡的旅游风光

家乡区县: 石家庄市行唐县

行唐县境内不仅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还有不少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发展全局,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文化、大服务”的思路,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对云蒙山(鳌鱼山)、孔雀湖、牛王寨进行了综合开发利用,对升仙桥、琉璃庙、清凉寺遗址等作了初步修缮,同时以千亩珍枣园、百里枣乡行为重点,打造了具有行唐特色的旅游品牌。

云蒙山览胜

云蒙山(鳌鱼山)位于行唐县城西北四十五公里处,北临胭脂河畔,南为郜河源头,海拔811.4米,方圆27平方公里,是行唐县著名的自然风景区。

云蒙山奇峰耸立,形状怪异,似一头庞然大龟,当地人称鳌鱼山。又因东西两峰峭壁耸峙,形似铁锁,紧封晋冀古道隘口,故又称双锁山。此山西侧山势较缓,东侧悬崖绝壁,北侧百丈深渊。山上清泉数处,流水潺潺,岩石突兀,古柏参天。据说这满山古柏,生不下山,死不断根,刀砍斧劈来年仍能萌生。树干奇巧多姿,枝叶茂密苍翠,千百年来留下了不少如《云蒙仙子》《聚宝盆》等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表达了人们对云蒙山的爱恋和钟情。

山上现有山寨遗址,相传宋朝巾帼英雄刘金定在此落草为王。西南千仞崖壁,上凿有石洞数个,为寨主防身内室。如入洞中,只能一人攀援而行,异常险要。刘金定与宋将高君宝大战、结尾夫妻的故事广为流传。戏剧传统剧目《双锁山》就是根据此故事编成的。

英雄岩,怪石嶙峋,冲天而立。它记载着抗日战争时期抗大学员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悲壮故事。抗大分校女学员李锦(19岁,河南邓县人)和其他几个文工团员被日军逼到此处,学员们以巨石为掩护和鬼子展开激战,子弹打尽,鲜血染红了这块擎天巨石。

七十年代,山上修建微波站时出土了大批文物:铜斧、彩釉瓷碗、刀、矛、刻有“金花印记”的银簪等。据考证为宋元时期之物。

现在盘山公路,迂回百转,通向顶峰。这里冬季,苍柏葱郁,冰帘如挂;秋天,漫山红遍,果满枝头;春日,山花烂漫,禽飞鸟吟。夏时,小溪淙淙,草木丰美,清凉宜人,乃天然避暑胜地。

山下景点处处,既有百年黄莲、千年老槐,又有千年古刹、万年涌泉。尤以山前阿牟院为云蒙山一大奇景,蜚声于外。

云蒙山西南脚下,有一山泉,泉水淙淙,流水潺潺,汇清池,成河溪,浇灌着田园,滋润着万物……此泉水水质天然,煮之无垢,饮之甘甜,纯净爽口。常饮此泉水的村民,体魄健壮,肌肤光泽,益寿延年。据调查:寺上村现有人口110人,1947年至1997年50年间仅死亡50人,人均寿命84岁,无一例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且全村历史上没有一个聋哑痴呆者。因此,当地老百姓称此泉为“灵泉”“圣水”。泉水涝不增流,旱不减量,涌自峰峦叠翠云梦山下的千年古刹阿牟院旁,实为行唐一大胜景,被人誉为“枣乡第一泉”。多少年来,这古老神秘的“灵泉”与奇丽的山水风光互为交融,构成一处令人神往的自然人文景观。科学考察人员的勘察研究、骚人墨客的丹青诗文、香客游人的拜佛观光,为“灵泉”罩上了神秘的光环。

云蒙山地址为太古界,阜平群,以变质片麻岩为主,主要有云母岩、石英岩、长石岩、角闪岩等矿物组成,形成年代系20-30亿年前。“山泉的形成系一处来自太古界变质岩地下深部循环的天然露头水,由于煌斑岩侵入,裂隙水遇到岩脉受阻上升成泉》”(《勘察报告储字307号》)。泉为何名?不见志载,当地老百姓叫法不一,称之“龙泉”“宝泉”,多叫“玉女泉”“王母泉”。其名源于民间传说:古代一农家蒲氏之女,天生丽质,遭贼人奸污,昼夜长哭,跳崖自尽。恰逢王母路过此地,感其女节烈,抱尸怜泣,泪化此泉,并将女子带回,收为亲侍玉女。

Jsx123(2015-04-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