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花灯

家乡区县: 云浮市新兴县

  赏心悦目的造型,朦胧闪烁的灯光,这是新兴花灯特有的魅力。新兴花灯,又叫灯彩,因其具有照明、观赏等功能而盛行了数百年,成为民间喜庆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花灯起源

 新兴花灯起源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皇城内外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从此流行开来。新兴作为古代官员的流放地,被贬谪的官员及其家人将花灯的制作工艺从中原带到了这里。明朝末年,居住于新兴太平镇蚕岗村一带的人们便已有人制作花灯。新兴花灯主要在本县太平、新城、河头等地流传,又以新城锦水、太平镇蚕岗、社墟的最为盛名。每年元宵节、下元节,这些地方都会举行大型的花灯会,村中礼堂挂满各家各户送来的花灯,形态各异,富丽堂皇,一团喜气。同时,村里还请来戏班演戏,大排筵席,举行各类如请大王、送大王等仪式,热闹非常,吸引许多外地人前来赏灯看戏凑热闹。

 花灯文化

  在新兴,花灯与元宵节是密不可分的,传统的节令习俗中,元宵节可以说是气氛较为活跃、传承得最好的,民间自正月十三起,到宗祠神庙去挂灯笼,正月十五将灯提回挂于家门,称为兴灯。新兴话“灯”与“丁”同音。旧俗都想“人丁兴旺”,便于元宵节在灯(丁)上大做谐音取意的“兴灯(丁)”文章。即使花灯在燃放过程中烧着,也非不祥之兆,相反,花灯烧着是吉兆,意味着来年会添丁,大吉大利。以往,在新兴民间每逢佳节,村村寨寨都会跳起欢乐的花灯舞,祈福吉祥。旧时,新兴有外甥探望舅舅的风俗习惯。新兴有民间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按照新兴县内乡村旧俗,元宵节、中秋节,外甥去探望舅舅,归家时,舅舅会购买一盏灯笼送给外甥回家。节日当晚到处张灯结彩,路边挂满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红纱宫灯,有各色纸灯,许多舅舅妗子们忙着为外甥儿、外甥女选购着“照旧(舅)”的花灯。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黑回家睡。
            担灯笼,照舅父,舅父躲在门后边。
            西瓜灯,南瓜灯,大街小巷挑笼灯。
            踢一脚,踢两脚,我的灯笼坏不了。

  花灯工艺

  经过几百年来历代新兴人民对花灯制作工艺的传承,花灯的制作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并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较为完整的工艺程式,形成以“新人灯”、“新屋灯”、“白花灯”、“玩具灯”四大类花灯为拳头产品且独具新兴特色的地方灯彩。 从品种上看,花灯大致可分为座灯、挂灯、水灯、提灯等。其中座灯安放在地上或特制的架上,灯体庞大,气势宏伟,灯光明亮,并配有走马灯,声、光、电动集于一身,远观近看皆宜,有的因为装有轮转机械或利用燃灯气流使人物头手脚腿能动或灯屏自转,而被称为轮转灯、走马灯、电动灯。

  兴花灯技艺的传承一般为家庭传授,父传子(女)、兄传弟等家庭式传承。

  目前新兴花灯制作工艺后继乏人,面临失传。为此,新兴县有关部门采取了保护措施,如制订五年保护计划,2006年将花灯工艺列为县级保护名录,2007年2月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宇宁(2015-04-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