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交通运输

家乡区县: 东营市东营区

一.公路

  东营市公路通车里程2913.4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9公里。10条干线公路以东营黄河大桥为枢纽,南与济青高速公路相连,北通北京、天津,是胶东半岛和鲁中山进入京津的必经之地。
  高速公路网布局在由G18、G25和S7211构成的“Y型”基础上增加东营-滨州-济南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东营境内)高青至广饶段)两横。
东营市新规划城市对外联系公路构成环形加放射状公路主骨架,形成东西联系,贯通南北的区域公路联系网络,规划形成“一环两快五横四纵”的区域干线公路网格局。“一环”:滨海高等级公路(寿光-广利港-黄河口镇-孤岛-刁口-新户-滨州,市内长度114km)为规划新建公路。“两快”:同兴路、东郑路。“五横”:孤滨路、东滨路、永馆路、广青路、潍高路。“四纵”:辛沙路、青垦路、郝纯路、辛河路。

  二.铁路

  环渤海城际铁路经河口区、垦利,在中心城区沿西一路向南,与济南-滨州-东营城际轨道预留通道汇合并线,到达东营南站,与黄大铁路换乘,再向南经大王转青岛方向,在西一路黄河路交叉口东北侧和火车南站设有两个城际轨道站,分别与公路客运总站和黄大铁路换乘.

  济南-滨州-东营城际轨道沿潍坊路、西一路,进入中心城区,在西一路黄河路交叉口东北侧与环渤海城际铁路共站换乘,在东营南站与黄大铁路和环渤海城际铁路换乘,并预留到东营机场和东营港的线路。
  新建黄大铁路、德大铁路,并对淄东铁路升级改造,并建设广饶至寿光地方铁路(兴广寿铁路)和广饶开发区铁路专线。
  规划期内(2011年-2020年)新建广利港区疏港铁路、史口镇至广利港联络线、史口镇至陈庄镇铁路联络线及东营港疏港铁路。
在中心城区规划七个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其中四个为综合交通一级枢纽,包含城际轨道、城市轨道(或普通铁路)、长途客运和公共交通;另外三个为综合交通一级枢纽,包含城市轨道(或普通铁路)、长途客运和公共交通。
综合交通一级枢纽包括城际轨道东营西站、城际轨道东营东站、城际轨道站黄河路站(客运总站)和城际轨道东营南站(东营火车南站)。综合交通二级枢纽包括东营老火车站、西城站和南二路站.

  轨道交通规划:1号线主要联系东西城组团中心区,大体与主要交通走廊走向一致,能够高效的服务于组团间的交通出行,并连结部分具有大量客流集散的节点,如客运总站,会展中心等,既方便了客流的集散,又为公共交通吸引了大量客流。2号线为环线,服务于整个中心城区并连接垦利县,既加强了东西城之间的联系减轻号线的交通压力,同时又与1号线连结成网,大大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同时促进和引导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推进城镇化进程。3号线环形服务于于东城,缓解东城内部的交通压力。

三.港口

东营港是黄河经济带连接东北亚最佳海陆通道中的枢纽。3个3000吨级泊位正在扩建中,东营港将成为以石油、煤炭输出为主,具有综合功能的万吨港。到2015年,初步形成液体化工、精细化工、煤、散杂货等码头组成的港口集群,打造黄河三角洲对外的海上通道、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广利港区,加强与大企业战略合作,加快实施航道整治、码头建设和港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成集商港、旅游港和渔港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到2015年,建成集装箱、散杂货、件杂货、液体化工以及滚装码头等泊位20个,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200万吨,形成综合性港区。利北、广北港区及其他小型港点,实施扩建改造工程,发展成为具有件杂货、散货运输功能的小型港区及对外物资交流的节点,提供以生产生活物资为主的散杂货运输服务。
四.航空

  规划东营胜利机场为国内支线4D级机场。建成黄河三角洲的核心空港,成为京津冀与胶东半岛中间地带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
东营飞机场是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的国家二级机场。
目前与东营胜利机场开通航班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浦东)、重庆、大连、海口、宁波、广州、哈尔滨共8个城市。

语三言(2015-04-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