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城县以服装业为特色支柱产业,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评为“中国男装名城”和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是全国著名的三大衬衫生产基地之一。
容城县服装产业历经30年发展,现拥有服装企业920家,年生产能力达4.5亿多件(套)。品种类涵盖西服、衬衣、休闲、棉服等6大系列、500多个品种,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全县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2家,加工户2000余家,从业人员达7万余人。拥有中国精品1个、省级名牌9个,省著名商标25个;年产各类服装4.5亿件(套),实现产值159亿元;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2亿美元。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服装加工户遍地开花的产业格局。
2011年,容城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继续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充分利用“三种资源”、着力打造“三个增长极”,积极培育“两大市场”,坚持将工业经济结构调优倾力将容城打造成中国北方服装名城、京津冀重要的服装及辅料集散地。
◆实施“创名牌建名企,服装企业上档升级”战略
容城县实施“创名牌建名企,服装企业上档升级”战略,不断加大对名牌企业的奖励力度。县委、县政府出台《容城县服装品牌建设奖励办法》,对获得河北省名牌、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5万元,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100万元,鼓励服装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装品牌。
同时,服装企业还借船出海,与美特斯邦威、凡客诚品、箭牌、哥伦比亚等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品牌合作。容城县丽友、集宏兴等企业在欧盟、法国、捷克、匈牙利、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注册12个服装品牌,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占到全县出口总量的10%,以“创名牌、建名企、出名品、塑名城”为主的品牌战略已初见成效。,
容城县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对企业融资、用地等方面的服务力度,全面推行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并严查涉企乱收费行为,全面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县财政安排不少于财政收入1%的资金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发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
2011年,容城县将在一线城市举办大规模、高水平的服装名城展示对接会,进一步宣传容城服装品牌,扩大影响。同时,抓住被列为“河北省品牌建设实验园区”的有利契机,出台了《容城县服装品牌建设奖励办法》,对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实施重奖,力争创出1至2个国家名牌。
容城县委、县政府引导企业依托品牌,找准国内外市场定位,国内市场定位中高档,积极推广连锁、专卖等形式;国外市场在巩固中东、东欧等市场的同时,顺应国际市场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积极开发美、韩等发达国家市场,以多元市场格局规避风险,现已在境外直接设立公司、企业、办事处32家。
此外,容城县实施“走出去、造声势、抓典型”的方法,全面为企业家“洗脑”,不断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和快速反应能力。2010年至今,先后组织20批次,60余家骨干企业赴浙江、广州等地参观学习,组织13家企业远赴安徽、上海,成功举办了服装产业合作对接会,共签订4份框架协议,与400余家服装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协议。
容城县充分发挥上海、合肥对接会影响,强化与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先进国家和上海、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对接,大力实施服装产业的“三个转变”,积极引进高层次研发设计人才,不断增强自身开发市场的能力和水平,着重完成投资1200万元的容城服装研发中心建设,推进服装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在“前沿城市”举办大规模、高水平的服装名城展示对接会是今年容城县发展服装产业的工作重点,将进一步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容城服装品牌,扩大容城影响。同时,紧紧抓住被列为“河北省品牌建设实验园区”的有利契机,力争年内打出1个中国驰名商标。
◆容城服装企业突破管理瓶颈,新思路成就新出路
面对人力资源等成本的不断升高,容城县众多服装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增加先进设备投入、注重细节等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上档升级。
为推动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容城县鼓励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调高产品档次,开拓国内市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服装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先后引进推广先进技术100多项,带动全县服装产业年技改投资2亿元以上。目前,该县用于技改、引进人才的投资达到1.5亿元,引进先进生产技术30多项,专业人才1000余名,20余家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科学的管理夯实了产业升级根基。
◆容城服装业引进先进技术100多项
容城县全面实施“品牌兴企”战略,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扶持具有品牌优势的服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以资金、品牌为纽带,组建紧密型企业集团,打造行业“龙头”,带动产业上档升级。
为扶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容城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服装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引进推广先进技术100多项,由此带动全县服装业年技改投资2亿元以上。同时,该县强化与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和上海、江浙等发达地区的对接,积极引进高层次研发设计人才,不断增强自身开发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并完成了服装研发中心建设。
◆政府为企业搭建用工平台
针对2011年用工短缺现状,容城县县委、政府及早动手、周密安排,从中为“媒”,为企业搭建招工平台。
从2010年下半年,针对企业发展现状,容城县就着手安排如何应对今年的企业用工情况,组织相关部门深入企业调研,全面掌握生产、经营、岗位、工资等情况,了解职工们的所想所需所盼。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工资协商制度,组织服装商会和重点村工会联合会,多次召开企业经营者、职工代表座谈会,全面解决工人最关心的问题。容城县积极鼓励扶持企业外出招工,2011年正月初六,劳动部门就派出工作人员分别赶赴张家口、邢台、邯郸等地,与当地的劳务管理部门沟通联系,召开劳动力交流恳谈会,并入乡进村,实地摸清工人底数。同时将掌握的招工渠道介绍给企业,积极鼓励他们外出招工,2010年腊月期间,县就业局就选派专人负责,为需要外出招工的企业出具“诚信证明”,为他们外出招工创造条件。另外,容城县在丽友、华菱、澳森三家服装企业成立了三家服装培训学校,外来工可以在这里免费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由用人方与其签订劳务合同。
想办法招来工人是企业开工的第一步,但留住工人则是最重要的一步。根据多年来的用工经验,容城县各服装企业负责人也于今年推出了系列新“招”:提高工人工资待遇、为工人上工伤和医疗保险、客车免费接送本地职工上下班、改善工作和住宿环境、为职工送生日祝福……充分发挥人性化管理,让工人们享受到“家”的感觉,真心实意留厂做工。
◆容城经济增长由产量扩张向提升产品附加值转变
容城县积极走科技创新之路,引进人才,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加快技改步伐成为容城服装企业科技进步的三大法宝。
加大研发环节的投入力度,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服装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引进推广先进技术100多项,带动全县服装产业年技改投资2亿元以上,目前正抓紧建立股份制“容城服装研发中心”,争取早日建成“容城服装展示销售中心”。
与北京服装学院、天津纺织学院等高校加强沟通与合作,通过“科技兴企”和“校企合作”,培养输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增强自身的设计研发能力,今年上半年,共引进各类人才120余人。津海服饰集团常年聘请名牌厂家技师到公司指导工作,并每年选派一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学习,使生产的西服质量达到一流水平,其“泉镜花”西服也被评为“中国名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