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位于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885平方千米。2010年常住人口1130916人,户籍人口1418936人。全县辖18个镇、5个乡:龙城镇、黄口镇、杨楼镇、阎集镇、新庄镇、刘套镇、马井镇、大屯镇、赵庄镇、杜楼镇、丁里镇、王寨镇、祖楼镇、青龙集镇、张庄寨镇、永堌镇、白土镇、官桥镇、圣泉乡、酒店乡、孙圩孜乡、庄里乡、石林乡,17个街道(社区),共有25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县政府驻龙城镇。
全县地势由北向南微倾。分为丘陵、平原两大自然区,大部分为平原,东南部、龙城镇至相山一带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岭。官海山海拔395米,为全县最高点。黄河故道以南有10多条季节性河流,属淮河水系。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811毫米,年均气温14.4℃。国家商品粮和优质棉花基地。
萧县紧靠江苏省第二大城市徐州市,县城距徐州市15公里、徐州观音国际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新建的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在萧县新建萧县北站,并在徐州高铁站与京沪高铁相连。新规划的 徐州-萧县-淮北-宿州 城际铁路 也将从新建的萧县北站引出。 萧县东临老京沪铁路,陇海、符夹铁路纵横穿过,G30(连霍)、G3(京台)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10、311两条国道和三条省道及星罗棋布的县乡道路形成的交通网络与周边地区紧紧相连,承东启西,纪念地有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在蔡凹的旧址、“萧宿铜灵”抗日战争纪念馆。名胜古迹有花甲寺新石器文化遗址、白土镇北宋萧窑旧址和天门寺,省佛教重点寺院山中瑞云寺,皇藏峪国家级森林公园、千年古刹天门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固水库等。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为萧国,春秋时附属于宋,秦置萧县,隋唐至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属江苏省徐州,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沿革至今。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平原,东南部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岭。人口136万,辖18镇5乡708个行政村。开放的萧县日益显现出其特有的发展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萧县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县、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样板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辣椒制种第一县、全国重点产煤县、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中国面粉加工强县。“皖王”牌面粉为中国名牌产品、新锦丰集团“味之家”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皇藏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AAAA级旅游风景区、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旧址蔡凹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萧县紧靠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徐州市,县城距徐州市15公里、京杭运河30公里、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新建的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在萧县新建萧县北站,并在徐州高铁站与京沪高铁相连。新规划的 徐州-萧县-淮北-宿州 城际铁
路 也将从新建的萧县北站引出。 萧县东临老京沪铁路,陇海、符夹铁路纵横穿过,G30(连霍)、G3(京台)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10、311两条国道和三条省道及星罗棋布的县乡道路形成的交通网络与周边地区紧紧相连,承东启西,南引萧县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邮电通讯发达,医疗卫生、环保、广播电视和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旅游、物流、金融、商贸、房地产等行业全面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萧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
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名优农产品基地众多。萧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年日照时数为2220至2480小时,年均气温14.4℃,年均无霜期208.3天,年均降雨量811.2毫米。萧县植被保存完好,工业污染程度低,具有生产加工绿色食品的自然条件。耕地面积10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棉花、大豆、玉米、山芋及花生、芝麻等。全县水果挂果面积50万亩,主要有葡萄、苹果、梨、黄白桃、巴斗杏、柿子、樱桃、山楂等。张庄寨辣椒、孙圩子胡萝卜、闫集黑皮冬瓜、马井韭青韭黄、圣泉萧国圣桃、黄河故道水晶梨、龙城石榴、新庄黄牛、黄口三元杂交猪、丁里华英鸭等名优农产品种养基地闻名全国。
名优特产
1、种植:年种植优质小麦100万亩,总产值3.7 5亿公斤。优质玉米50万亩,总产值2亿公斤。优质棉花25万亩,总产值1750万公斤优质无公害瓜菜30万亩,花生、大豆、芝麻、山芋等50万亩。
2、水果:全县现有水果面积50万亩,其中梨20万亩、苹果10万亩、葡萄8万亩、桃7万亩、干杂果5万亩,其中结果面积34万亩,水果总产量达6亿公斤左右。
畜牧:全县常年存栏牛17万头、生猪116万头、羊100万只、禽1500万只。
4、水产:水面积11.5万亩,可养水面积3万亩,已养水面积2.4万亩,精养鱼塘5000亩,主要引进建鲤F6. F7,湘云鲫、彭泽鲫、团头鲂、美国叉尾鲴等品种,年水产品产量达5000吨左右。
5、农副产品:板材加工企业300多家,年产值近亿元。年产葡萄汁5000吨。棉花加工、面粉加工、饲料加工、奶制品加工已形成规模。
6、林木:全县林木覆被率现为31.8%,林地面积89.4万亩,其中用材林面积36.2万亩,经济林面积35.2万亩,其它林种面积18万亩。全县林木总蓄积量230万立方米,活立木年生长量20万立方米,年可采伐量10万立方米,年产用材林枝丫量10万吨,经济林枝丫量15万吨。
矿产资源
萧县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7.5亿吨,现有17对矿井,年产能力120万吨;探明石油储量 7亿吨,煤层气储量1000亿立方米,石灰岩储量30亿吨;铁矿石、瓷石、高岭土等储量可观。萧县南北分属淮、黄河水系,地下水量为2.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生产、生活用水充足。电力供应属华东电网,设施完善,境内有11万伏以上变电所2个,生产生活供电充足。
孔庙
又称圣庙、文庙、学宫,俗称黉学。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古时为祭祀孔子的地方,科举时代是县内的最高学府。因风雨剥蚀,战火焚毁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今仅存孔庙大成殿。198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拔枣泉
位于永堌镇铙钹山北,水库西。是季节性山泉。雨季时水柱高达一、二米,旱时干涸。泉名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相传赵匡胤和周世宗、鲁郑恩结拜为三兄弟,落泊时避难于永堌寨,住院在一家王姓客店。因付不起食宿费,与店家伙计发生争执,以至打了起来。赵匡胤等3人赤手空拳,不能敌众,鲁郑恩一怒,拔起一棵枣树,顿时泉水喷出,故名。
天门寺
天门寺位于白土镇境内,周围有千年以上的古树,有些古木树龄高达两千六百年以上。这里的古树以青檀居多,造型怪异,其中怀中抱子是一颗树心已经朽为空洞,仅靠皮干支撑却依然枝叶茂盛的古树,在树洞里又长出一颗小树,就像一个大人怀抱一个孩子一样;树抱石是古树根顺岩石向下攀延,经千百年生长后,一块或几块石头被树紧紧缠绕在一起,已不可分离,再加上雨水冲洗造成水土流失,使树根和石头都裸露在地面上形成的独特景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