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的人文特征是“十里街文化”,又叫“月河文化”。月河养育了十里街,十里街养育了路桥人,月河是母亲河,十里街是富民街。人文与商业的充分结合,融为一体,形成路桥的文化特征:“百路千桥万户市”。路桥的地理和市场发源于十里长街,它是路桥历史发展的缩影,是路桥的标志。它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市民文化内涵,是一处旅游观光、瞻仰凭吊、购物休闲的好场所。
十里长街的繁荣兴旺开始于南宋迁都江南,目前沿街房屋均为明清街屋结构,街屋大多是二层斗式吊楼,吊楼与底楼结合处的廊下三角撑,雕刻成各种图案,精工细琢。街道狭窄,店面密集,从河西街开始到磨石桥止,都是两边街,从磨石桥到四号桥,中间有大段单边街,另一面过去是船埠头。
昔日路桥有十大风景点,其中六景就在十里长街上,它们是:五桥夜月、右军墨池、昌阁书声、泾口山歌、月河渔火、是亦园春。
【五桥夜月】
路桥桥多,旧时晚上,路桥市民喜欢聚坐在桥上,谈天说地。遇有月白风清之夜,犹有情趣。清黄岩人周省三有诗描写:
灯红酒绿夜迢迢,饭后抛书散寂寥,
闻道五桥风景好,主人月下争吹萧。
【右军墨池】
位于路桥寺后,东晋书圣王羲之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由天台至松门和方岩山途经路桥时临池遗迹。
【昌阁书声】
昌阁即文昌阁,遗址在现磨石桥之东,街板之西。文昌阁内,设有书院,书声琅琅,文风鼎盛,清进士杨晨《登文昌阁》诗最后两句:“我来花外扶筇立,喜听书声满绮寮”,从此得名。
【泾口山歌】
三水泾口边,有两座古桥,山水从上乡来,船过此地,要用绳子拉。穿过桥,到了三水泾,才松了一口气,船老大高兴得提高嗓子,唱起山歌来:“天上落雨地上斑,手中无钱到处难。”
【月河渔火】
反映渔夫在夜月中捕鱼的情景。
【是亦园春】
石曲蔡尧好客,在居所南边傍水而建花园,取名“是亦园”与宾朋酌酒赋诗。其子蔡燕綦作《是亦园春》诗:
绕岸新栽竹数竿,竹阴浓处倚阑干。
小亭日暖花初放,时有游人竹外看。
一帘花影压重重,连日寻芳梦亦慵。
醉后不知佳客去,隔林又打夕阳钟。
最近在参加网络营销能力秀,欢迎来主页看看!
http://wm23.cn/mu_mu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