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靖远党组织

家乡区县: 白银市靖远县

 

在甘肃中共党史上,靖远是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地区。早在1930年,打入国民党内部的中共党员张东皎、高岗等人,随国民党骑兵第四师15团王子元部驻防靖远县城,就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靖远的活动。
1932年,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谢子长、焦维炽策划发动了名震陕甘的靖远起义,组建成立了“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这是甘肃境内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这支队伍在一年时间里先后举行了两次行动,但随之被驻防靖远的国民党军队打散。1932年底,中共甘宁青特委在兰州成立,委派王儒林谋得合法职务,组建成立了“西北抗日义勇军”,但终被蒋介石指令的甘、宁、青“三省联军”所扼杀。
1934年秋,在兰州读书的万良才、欧化远、张生强、万夫哲、李保洲等一批靖远籍青年学生,加入兰州同仁合作社,接受进步思想教育。1935年,万良才、苏振甲、黑铭三人创办靖远同进消费合作社,经销进步书籍,开始了革命思想在靖远的传播,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为靖远地下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靖远同进消费合作社在地方群众中发动抗日救亡运动,联络一批本籍进步青年去兰州“八路军驻兰办事处”,接受党的教育,张生强、陈定邦经办事处介绍,奔赴延安学习。1938年1月,由岳秀山、武兆有、胡进昌等人发动组织的“甘肃青年抗战团靖远分团”在敷文小学成立,发展团员400多人,以团结抗日青年投身抗战为宗旨,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直至当年8月被迫解散。
1937年10月,中共兰州工委成立。1938年3月,更名为中共甘肃工委。在工委书记孙作宾、副书记罗云鹏的指示下,郑重远接受派遣,协助张生强到靖远建立党组织。是年秋,乔映淮、魏昱等30余名靖远籍学生先后奔赴延安接受培训。与此同时,张生强从延安返回靖远,组建成立了中共靖远县委,岳秀山任书记,张生强任组织委员,在甘肃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自1939年到1940年,欧化远、张生强、乔映淮、郑重远、岳秀山等人先后建立了6个党支部和7个党小组。至1941年,全县共有党员48人,占全甘肃省党员总数136名的三分之一还多。

乌兰山革命烈士纪念亭

中共靖远地下县委建立后,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和马列主义,阅读进步书刊,灌输革命理念和进步思想,壮大了党的队伍,扩大了党的影响。1939年底建立的靖远、水泉地下交通站,就由靖远地下党承担兰州至边区的重要联络任务,靖远至边区的交通员何清涌和王泽喜以货郎担为掩护,传递机密文件,互送情报。靖远境内由刘俊珍担任交通员,负责党组织的秘密联络工作。在1940年甘肃工委遭到破坏后,地下交通线的兰州至靖远段中断,靖远至边区的交通站仍发挥着作用,后来曾掩护罗扬实、傅从俭、孙殿才等党的干部出入边区,并一直坚持到解放。
1942年“皖南事变”后,靖远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处于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靖远地下党积极开展了一些隐蔽战线的工作,与国民党地方统治者进行有利有节的斗争,有效保存了实力。1946年9月,遭到破坏的地下党组织得到恢复,改变工作策略。1946年后,岳秀山、乔映淮等10余名党员被捕,县委及时研究对策,不遗余力地展开营救活动,经过积极斗争使他们获得自由,保存了党的有生力量。为了扩大统一战线,发动建设两面政权,开展反特斗争,发动抗粮、抗款、抗丁等抵抗运动,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还夺取了斗争的主动权。
1949年4月,中共靖远县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张生强任代理书记,欧化远、李保洲、王大觉、魏仰峰任委员。临时县委成立后,为迎接靖远解放、支援前线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恢复成立党支部,发展党员,建立武装,保护渡口、公路、粮食仓库、档案,维护社会秩序等。特别是守护好安宁渡口船只,为解放军顺利渡河进入靖远县城提供了保障。7月底,中共靖远县委组织成立了靖远县维持委员会,由参议员李濡任主任委员,万廷栋任副主任委员,有效地维护了县城的秩序,较好地保护了粮仓和国民党政府档案。三滩支部策动国民党第八补给区运输14大队起义,收缴了部分枪支、马车、粮食及其它物资,在兰州接受解放军第19兵团辎重连的整编。1949年9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十九兵团1部进驻靖远,城关党支部组织党员和群众张贴标语、鸣放爆竹,欢迎解放军进城,庆祝靖远获得解放。
靖远地下党建立于抗日战争初期,至解放战争结束,历时11年。在相当艰难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开展了坚忍不拔的斗争,历经磨练,百折不挠,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带领靖远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你夏了夏天(2014-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