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新、旧两港重组为徐闻港,并将码头搬迁至粤海铁北港轮渡码头一带,我们生意难做了。”日前,在徐闻海安港生活了20多年的黄先生对记者说。黄先生是四川绵阳人,依靠经营川菜小饭店过活,现已能说一口流利的雷州话,也见证了海安港口码头漫长的发展历程。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徐闻港将于今年9月份动工建设,预计2017年建成投入运营。随着港口搬走消息的传出,当地人最关心的是,港口码头搬走后,老百姓如何迎接生存发展的新挑战?海安镇的发展又该如何定位?
担忧——搬迁港口后将生意难做
3月22日,记者驱车沿着207国道前往海安港区。沿路看到镇区主次干道纵横有致,整洁有序,人来车往,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记者沿着海安镇进港路采访发现,饭店、小卖部和酒店旅馆等沿街而建,林林总总。对于这里的生活,当地人笑言:“依海吃海,靠港吃港。”
对于海安港搬迁之事,当地群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向记者抛出一箩筐的疑问,例如海安港口搬迁是怎么一回事,港口老百姓以后生活该怎么办,海安镇的未来会如何等等。
“培育一个繁荣的小镇需要几十年,甚至千百年。它体现了一个地区人文历史的沉淀,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但说搬就搬,以后这个古镇怎么办?”海安镇居民陈小雄说。
海安历史悠久,原称博涨村,早在唐代就在杏磊建驿站,专供王朝官吏南巡驻足和传递文书。宋代的苏东坡、李纲,明代的汤显祖都留下踪迹。海安境内的博涨、杏磊两港历史上曾经是军事、交通、对外贸易的要港。海安港自从建港以来给当地带来巨大的人流和车流,聚集了旺盛的人气,经营小卖部、快餐店和旅馆,或做些小买卖,逐渐成为部分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海安港的一位老干部罗先生说,海安港人多车多,在路边设个摊卖甘蔗都能过上滋润的日子。
记者来到海安港口某大排档,刚好是午餐时间,只见该店热闹非凡,门口停靠着四辆旅游大巴和五辆小轿车。旅客挤满了门口,或坐或站,都津津有味地吃着盒饭。该店老板邓先生告诉记者,这些旅客刚从海安港下船,该店作为中转驿站,专门接待这些过路的旅客,平均每天能接待旅客上千人次。
谈到海安港搬迁,邓先生说,这是政府决策的事情,我们不好说什么。“如果港口搬走了,人流车流减少,这里的生意就难做了,不过,会考虑到南山码头那边置地,随时把店搬到那里。”邓先生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