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境内四周环山,南高北低,苍头河纵贯南北,东西宽45.7公里,南北长67.7公里,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海拔1400米,属黄土丘陵缓坡区。北与西北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的凉城、和林格尔县毗邻,东连大同市左云县,南与山阴县、平鲁区接壤。全县辖4镇6乡,251个行政村,居住着汉、满、蒙、回、藏、苗、彝、畲8个民族,总人口10.8万,其中农业人口8.5万。
2、地理地貌
地貌:境内属晋北黄土高原组成部分,地势南高北低,中间平缓,周围群山环抱。开展植树造林成为“塞上绿洲”。西部山地诸峰海拔在1500至1750米之间;南部是洪涛山脉,主要山峰海拔达1700。东部山地诸峰海拔在1700米以上,其中红家山海拔1975米,为县境最高点,北部诸山1600米上下。旧城关、威远堡和梁家油坊的附近为平川区,海拔在1250至1350米之间。主要关隘口有关虎口,两侧山势险要,是大同通往内蒙公路所经之处。
水文:河流有苍头河,发源于平鲁祁家窑,向北贯穿县境中部,从杀虎口出境注入黄河,其支流遍布全县各部,主要有马营河、三道河、李红河等。
气候:右玉县气候干寒多风沙,年均气温 4℃,一月零下11℃至零下15℃,七月 19℃至20℃。年降雨量450毫米,初霜期为九月上、中旬,无霜期100至120天。
3、风景名胜
境内古城堡随处可见,峰火台沿山相望,古长城蜿蜒起伏。久负盛名的杀虎口“乃直北之要冲也,其地在云中之西,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称为险塞”,是古代中原地区通往内蒙、外蒙的主要关口,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和著名的税卡。如今,关内古建筑遗址数不胜数,古桥古道清晰可辨。全县文物景点甚多,“风台揽胜”、“混元流碧”、“牛心孕璞”、“雷峰占雨”等景观,以其天然奇妙的特点引人入胜,而汉墓群、宝宁寺均为山西省重点保护文物,以较高的考古价值受到关注。全县馆藏文物2000余件,其中相当一部分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右玉还是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有“塞上绿洲”之美称。
从北京、大同进入右玉县,首先游览的是小南山森林公园,接着是县城西南的中陵湖旅游区、沿着省道虎山线,依次是贾家窑山松涛园、苍头河生态走廊、辛堡梁万亩林海、杀虎口古文化旅游区,由杀虎口进入内蒙古草原。
南山森林公园
位于县城之南、取“寿比南山”之意,面积40万亩,园内针阔花混交,乔灌草结合,景区通首20公里,园区内亭、台、坛、阁、花、灌、路、园,错落有致,有公仆亭、知春亭等,建成了占地面积38亩,蓄水量1.5万立方米的玉林湖,湖内有假山池塘、瀑布桥梁,登上小船可浏览湖内景色,景区内还建有民俗展馆,展出当地各种民俗饰物。
贾家窑山松涛园
坐落在县城以北,虎山线东侧,景区内以松柏为主四季常青,樟子松、油松、落叶松在山风中,松涛阵阵。革命烈士纪念塔就矗立期间,每逢清明、七一等节日,县城中小学都要组织师生前来缅怀英烈。
大南山风景旅游区
大南山
又叫贺兰山,当地人称大南山,坐落在县城西北,距县城6公里路程,大南山山势挺拔雄奇壮观,最高海拔1592米,山坡上各色树种交相辉映,极目远望,绿浪翻滚,山顶上的大墓和明代古碑向游人们讲述了一个千古之迷,古碑记载了北魏孝文帝进平城祭奠先祖的事实,据史书记载,魏都今陵就在右玉县境内。
苍头河生态走廊
沿着虎山线向北行进,有一片“林草茫茫、流水潺潺”的狭长地带,这便是苍头河生态走廊,景区属高原湿地,天然水系、河岸草地、乔灌木林带和缓坡状态的农田,形成了北方黄土高原独特的田园景观,景区内鸡、兔、鹧鸪、狍子、黄羊、狐狸、獾子时隐时行,是露营、传统农业生态观光、生态湿地保护观光的绝佳去处,也是休闲避暑的好地方。
辛堡梁万亩林海景区
位于县城北部,虎山线一侧,总面积为14971亩,景区内建有观光六角铁亭,周围全部硬化、绿化、美化、景区内道路也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景区内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夏季置身林海,清风拂面,举目四望、林涛万顷,成为高品位的天然林风景旅游区。
中陵湖景区
地处县城西南,景区以中陵湖库区为主,建成集库区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景区内种植北京杨1.6万株,油松1100余株,樟子松3000余株,垂柳210株,仁用杏1500株,建成26亩多的苗圃一座,观摩亭两座,度假村一座,景区内山、水、林、亭、路相互配套,湖面波光涟滟,乘上游艇,可觅湖光山色的美景,湖内海产品丰富,游人可自行垂钓,品尝新鲜海味,已成为右玉周边地区旅游首先之地。
著名景区杀虎口
著名景区杀虎口,领略西口文化。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区)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作为一代雄关,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杀虎口地势险要,东、西两山之间形成一条3300米长的狭长走廊,自成天然关口。清《朔平府志》云:“杀虎口乃直北之要冲也,扼三关而控五原,自古称为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杀虎口又是历史上的重要税卡,作为中原与蒙古、新疆、俄国贸易的必经之路,清极盛时期,关税日进“斗金斗银”。清末年解关税还有13万两之多。明清时期,杀虎口还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的发祥地就在这里。另外,“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杀虎口。所谓“东有张家口,西有杀虎口”。作为古代的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杀虎口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里雄伟壮观的古长城,保存完整的杀虎堡,栉比鳞次的烽火台,苍凉古朴的古战场,全省罕见的古道敞路坡,工艺精湛的古乐楼等,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杀虎口的大地上。这里是名符其实的“西口”。“走西口”不仅承载着晋商商帮的光荣与梦想,成长与艰辛,更铭写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杀虎口是明清山西历史的缩影,是中国近代金融贸易兴衰的实证。
杀虎口和右玉城做为军事要塞,自古战火不断,特别是在明正统至嘉靖年间,先后多次被蒙古军队攻下来。但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的一场战争中,守军却在左右无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坚守右玉城,长达8个月的时间,这在中国战争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这场战争起因于“桃松寨事件”。桃松寨是俺答汗之子辛爱的妾,她与辛爱部下的一个头目鬼混,被发现后慌忙投奔了明朝,当时的大同总督杨顺,为请功邀赏,将其送进京城。辛爱为此率部进攻杀虎口,然后包围了右玉城。杨顺见事情不好,后悔不该收留桃松寨,他向朝廷谎奏,蒙古辛爱部愿用白莲教起义失败后跑过去的汉人交换桃松寨。皇帝同意了放还桃松寨,但辛爱不但未退兵,反又加强了兵力,在进攻右玉城的同时,又向大同、宣府一带长城发起了进攻。
在蒙古兵多次强攻下,右玉城军民浴血奋战,右玉守将在作战中阵亡后,有一位姓尚名表在家休息的武将,自愿担任了右玉保卫战的指挥。他在此异常困难的情况下,除打退敌方进攻之外,还多次抓住有利战机,偷袭敌营。从九月坚持到第二年的四月,右玉城虽未被攻克,但城内军民几乎已绝炊断粮,可充饥的牛马等牲畜也被吃光了。
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候,明廷派兵部尚书杨博亲率大军来解右玉之围。蒙古兵见右玉城实难攻下,而明朝援军将至,便自动解除了对右玉城的包围,从杀虎口撤出长城。
这场战争之后,重新加固修缮了杀虎口和右玉城,及杀虎口一带的长城。并增加了守备兵额,大大提高了杀虎口的防御能力。
历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发生在杀虎口。
清初,长期镇压农民起义和抗清的战争,造成北方长城以内生产极大破坏,各地田地荒芜,屋宇残破,人丁流亡。大批山西、陕西、甘肃和部分河北的破产农民、战败的农民起义军,或“携男挈女”或孤身一人,千百成群,背井离乡,冒禁私越长城,“走西口(指山西省杀虎口。后泛指出长城西部各口去内蒙古西部各地),去归化”“觅食求生”。当时流民由土默特而西,或向蒙民租地垦种,或入大漠私垦,形成“走西口”的迁徙群体。加之清朝对蒙古采取怀柔政策。推行喇嘛教,大兴寺庙,大量招徕山西、陕西、河北工匠和破产农民;明末,遭林丹汗兵祸,丁口锐减的土默特首领小顺义王为补充丁口和苏木(佐),不分民族破例纳丁编佐,以补足30个苏木(150户丁口为1个苏木)的缺额,山、陕流民纷纷前来加入蒙籍;随着清朝对蒙古封禁政策的松弛和历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而破产农民队伍的不断流入,“走西口”的人渐由土默特而西至阿拉善、额济纳等旗耕牧就食,至解放前延续不断。解放后才结束了“走西口”的痛苦历史。
中央电视台2009年开年大戏《走西口》,以及电视连续剧《杀虎口》,均根据杀虎口真实史实改编。
全县近50%的土地森林覆被,尤其是沙棘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沙棘保存面积达35万亩,是我国沙棘分布集中区域,是全国沙棘建设重点县。置身右玉,登高远眺,蓝天白云,林海茫茫,莺歌燕舞,流水潺潺,山水辉映,天树一色,自然景观甚是壮丽。同时,这里森林茂密,灌木丛生,野生动物颇多,是天然的狩猎场所。因而,这里又是较理想的休闲、度假、避暑盛地,效古跑马,胡服骑射更为至上享受。县城附近独具特色的森林公园已初具规模。这里还处在呼市、大同旅游线的枢纽部位,出杀虎口,经昭君墓,可达内蒙古大草原;沿109国道往东就是著名的云岗石窟、上下华严寺,向南延伸可看到北岳恒山、悬空寺和应县木塔,向西南行90公里就可到达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右玉地处大同、呼市、朔州三市三角地带。北距呼和浩特市140公里,东距大同市80公里,南距朔州市98公里。进入大同驶入京大高速公路,不足4个小时即可到达北京;跨入朔州直通大运高速公路,两个多小时即到太原。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境内公路四通八达,109国道、“山和”公路穿境而过,交通运输条件非常优越。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县城,经过大规模改造建设,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农贸、粮贸、畜产品交易市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渐成气候,投资环境十分优越。
雄风扯地,云帆高悬;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右玉发展优势日渐凸现,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一个山川秀美、文明开放、民富县强的新右玉正在崛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