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据阮氏史料记载,公元265年至420年晋年间,阮修为东晋太子洗马,阮孚为西晋吏部尚书、南安县侯、广州刺史,阮放为东晋太子舍人、杨威将军。三位祖先为人民作出了一定功绩,后人为了纪念其功德,便分别以阮一天官、阮一尚书、阮二舍人立为神像朝拜至今。后来,到明朝中后期155世(广东高州分支1世),阮凤琳带着三个神像到高州市漕江镇阮村落户衍生后代。明朝末年阮氏家族不满朝廷腐败而抗交皇饷打死官差,朝廷下令要铲除阮村阮氏家族,全村阮姓族人四散逃生,其中一支带着这三个神像逃到化州,以船运、经商为业。现有阮门太祖神名27位,神像31樽。
艺术现象
这种宗亲活动中伴随着一种民俗文化艺术现象:制作神像、飘色,举行醒狮、武术表演和歌舞演出,需要雕刻、彩绘、编剧、制作大量衣饰和道具,涌现和造就了一批民间艺术创作的能工巧匠。朝会宣扬传承美德,宏扬考悌,扶贫助弱,尊老爱幼,激励学子的思想宗旨和行动,在今天看来就是构建和谐、平安、幸福社会,争取早日实中国梦的具体体现。例如八十多岁高龄老族长阮朝栋,几十年来,一直担任会长,他教育儿子、儿媳妯娌间互敬互爱,不计较得失。大儿子早逝,留下的四个儿女,就由二儿、三儿供书养饭读完大学,又为其操办婚嫁婚娶,扶持其成家立业。儿子们都五十岁左右了,至今不分家,同一桌吃饭,同一幢楼房居住,同一起做生意,统一收支。一大家子从不为钱财红脸,很是难得。这种例子在化州阮姓家庭中很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都和谐幸福了,社会就文明进步了。
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海内外的阮姓宗亲越来越多赴化州市参加一年一度的纪念阮姓太祖聚会,在宗亲活动兴起的今天,集纪念和民间文化艺术展现于一身的化州阮门朝会成了一朵亮丽的奇葩。这种活动不仅是简单的拜祖仪式,还是联谊、搭建贸易往来信息平台、促进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交流、活跃与发展,跨越了时空和国家(籍)的界限,对构建和谐幸福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这是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快来关注我吧:http://www.wm23.cn/wolfma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