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民间传说(二)

家乡区县: 厦门市集美区

“五西”的传说: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禾山殿前社有一户人家有五个儿子,看着家里房产不多,挤在一起不容易发展,就要求这5个孩子一齐到外头开开眼界,以求有所开拓。他给这五兄弟描绘了这样的蓝图:起一座大厝,厝边有田园,园边有水井,井边有亭子,都是在海滨。
于是,五兄弟就带着老父亲,离开家乡,向西北方向行进。他们先在港汊较深远的一个高坡上建造祖厝,一安顿下来,开荒种地,休养生息。这就是日后的村落西厝。然后到下游较为开阔的地段,广辟田园,耕作繁衍。在那里结成的村落,日后起名为西园。在另一处地方,开凿了口不干涸的水井,以供在那里安居乐业。这是日后的村落西井。又在另一处较高的所在,起了一座以供休憩的亭子,那里的村落就是西亭。最后,停留在海滨一处地方结扎村落,这就是西滨。
这5个村落,分别由5个兄弟居住开拓,在较大的范围内实现了开基祖所设想的蓝图:有一座大厝,厝边有田园,园边有水井,井边有亭子,都是在海滨。它们都在殿前的“西”北方,各取蓝图的末字,共同组成了“五西”。
这5个村庄,就是现在厦门岛附近的西厝社、西园社(现属东孚镇所辖)、西井社(现属后溪镇)、西亭社、西滨社(现属杏林镇)。据说西厝社已不存在了,只剩下“四西”。
笔者是西井人。参加工作之后,曾到过西园社踏访,见到该社的祖厝,屋脊的样式与吾社的祖厝同式样,都有鹿角与葫芦装饰。七十年代后期,笔者遇到过东孚西塘社一个卖药材的农民,探听该社是否就是西厝社。他说,西塘即是西厝和洪塘的合璧(各取一字)。我询问西厝的情况,他说西厝社的祖厝规模是很大的,门户很宽,只是已倒塌了。“五西”和殿前一样,在地人都姓陈,只剩下一户,他没有结婚,又大肚桶(大概是浮肿病吧?),可以算是无后嗣了吧。我听了,不胜唏嘘。
笔者见到厦门地区的几本陈姓族谱,有新加坡刊印的,有集美社刊印的,还有同安阳翟社的,比较详尽的是旅居新加坡的西滨人刊印的陈氏族谱,列引分支衍派,也只到殿前社。从殿前社繁衍的,五西也只有西亭、西园、西滨等三个村落,西井和西厝都未提到,而且讲到的几个乡社都语焉不详。据族谱世系所显示,陈姓繁衍到殿前,大概是在唐末及五代时期,由殿前再繁衍到“五西”成型,则大概是在宋初吧。
如果前边的传说有点轨迹可循,那么,我们依稀可以看出,当时的“五西”村落,的确都是在海滨。几百年来,沧海桑田,变化真大啊。

周荔(2014-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