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因“炉火千年不绝”而扬名,是中国古老名瓷耀州瓷的发祥地之一,素有渭北“瓷都”之誉。据考证,陈炉的制瓷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代。宋元以后,更成了延续生产耀州窑的唯一窑场。到了元代后期,陈炉窑的烧造规模及制瓷水平就已经赶上并超过了同时期的耀州窑黄堡窑场,耀州窑的生产中心逐渐向陈炉地区转移。此后陈炉窑逐渐发展成为黄堡耀州窑的继承和替代者,继而成为元、明、清时期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制瓷窑场和瓷业生产基地。明代陈炉窑场东西绵延五里,南北三里,炉火昼夜不息,呈现“炉山不夜”之奇观。“山外遥看常不夜,星流月奔互参差”生动描绘了封建时代陈炉陶瓷工业的繁荣景象。然而,陈炉在历经清末、民国初期的灾荒和战乱之后,逐渐走向萧条和衰落。
千百年来,民窑蜂起,瓷业兴盛,炉火相延,传统的制瓷手艺代代相传,陈炉作为耀州窑一脉单传的制造基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造就了中国陶瓷史话上的一个奇观,一些人更是将陈炉称为“东方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
陈炉如同一本千年的诗集,被人遗忘在图书馆僻静的书架上,当人们不经意地走过,翻开这美丽的篇章,古朴而优雅的格调立即征服了人的心。这里不似凤凰、周庄、西塘那般人流如织,却也落得自然宁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