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烙锅,六盘水老城特色

家乡区县: 贵州省水城县

贵州著名小吃,以六盘水的老城烙锅为首。“到六盘水不吃烙锅是一种遗憾”,这是到过六盘水市的人发出的感叹。最初在六盘水一个叫做“八家寨”的地方有人摆出了这烙锅的小吃,深受人们的喜爱。

如此的饮食方式渐渐扩散到市区,烙锅店因此生意红火,商家们纷纷效仿,后来因大受人们的喜爱就发展到了贵州各地。在贵州各个城市的夜市、小吃街,都能看到烙锅的身影,这些店铺、摊位大都还打着“水城烙锅”的招牌,而水城烙锅,最地道的还是在老城。

传统烹制工艺,美味与实用集于一身

相传水城烙锅起于明末清初,时任滇王的吴三桂调兵镇压水西彝族,官兵到达水西后粮草严重不足,官兵们取来瓦片,架在火上用生菜籽油烤烙土豆及其他荤素野味充饥。不料这无奈之举却使得食物有特别可口的味道,就这样人们发明了一款地方美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起初使用的瓦片逐渐改革成砂烙锅,现在又出现了带边的平底铁烙锅。

在如今的六盘水市钟山区的官厅路老城,遍布着上百家烙锅店,店铺虽多但却大同小异:一个个小园桌中间留出一个圆洞,下面放一个蜂窝煤炉子,上面一个特制的砂锅,中间凸起,周边呈下坡状,边上形成一个沟槽,锅上刷上菜油;吃的时候老板会给客人发一个围裙,边烙边吃,在享用美味的同时充分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

出于让油不沉于锅中心和节约用油的考虑,人们将黑砂锅做成了带边的中高边低的烙锅,目的在于所放的油能留在锅边,且随时可以将它往食物上浇淋,食物上的菜油不会因为累积太多而跳起,同时砂锅能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砂锅上的食物也不会快速冷却。

简单的辣椒面,却是“画龙点睛”之作

烙锅的味道好坏很大部分取决于辣椒面的好坏,烙锅用的辣椒面是专用的烙锅辣椒面,相比一般制作的辣椒面更加细腻。烙锅辣椒面以其特有的香辣味美使得烙锅的口感得到很大提升。吃烙锅,几乎人人都会用掉几小碟的辣椒面。根据喜爱、口感不同,既有干的辣椒面,也有用辣椒面调制的辣椒蘸水,各种烙出的菜品蘸上烙锅辣椒面都有其独特的美味。

辣椒面从传统的简单地加点盐和味精的制作方法,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各种秘诀配方的做法。这时吃烙锅不但是要吃烙的内容,更要吃辣椒面。有的辣椒面现在已经申请了专利成为袋装商品,在市场上专门出售。如号称二十年老店精研制成的八家寨汪春兰烙锅辣椒面,它就是采用优质辣椒,配以花椒、味精、精盐、胡椒等多种调料精制而成的,其特色是味香适口、色彩红艳,而且市场价格也适当,销路也好。

菜谱丰富多样,土豆与臭豆腐是主角

最早的烙锅只有烙土豆丝、土豆片、臭豆腐、碱豆腐和魔芋豆腐等简单的食物。土豆,切成丝或切成片以食客的喜欢为准,臭豆腐、碱豆腐任君选择。土豆烙成金黄色,酥脆爽口,又保持了土豆在烙锅里那股热乎劲,放进嘴里咀嚼全是土豆和油炸后香味完美的结合。烙的过程中要用铲刀及时翻面,烙熟了用铲刀在锅上切成小方块便于食客蘸着佐料食用。发展到今天,土豆片与臭豆腐已经成为“标准配备”,当客人一坐下,老板便会把这两样“传统”美食端上来,放在砂锅上烙烤。

说起烙锅的菜谱,可谓丰富多样:牛肉、猪肉、肥肠、火腿肠、午餐肉、鸡皮、鸡胗、鸡翅、金针菇、小瓜、韭菜等。甚至有一些烙锅店根本没有菜谱,只要客人提出要求,就能及时端上。当然,如此的随兴也因为老城烙锅的独特位置:位于老城农贸市场的中央。烙锅的食材也因为这个原因可以随时保证新鲜与美味,若是客人想吃牛肉,老板便一路小跑至牛肉摊贩处,吃多少买多少,随后再切片、腌制等简单加工,短短几分钟便可以为客人准备完毕。无论是新鲜的蔬菜还是肉类,烙锅烙熟后都保持了食材原有的味道,经过烙烤都是外焦里嫩、鲜滑可口。像鸡皮这样的烙烤后既脆又不失鸡皮的“糯”劲,让人久食不厌。

老城烙锅独有的气氛,令人回味

大众消费、简单美味等特点是老城烙锅总能吸引各地食客的主要原因,来吃烙锅的人总成群结队,有的带着一家老小来吃烙锅,也有人和朋友专程来老城吃地道的烙锅。烙锅以其无穷的吸引力,每天正餐或者宵夜都吸引着各处前来寻求美味的食客。

临近晚饭时,驱车前往老城吃烙锅的人络绎不绝,七八十个摊点都坐满了人,大家围坐在圆圆的炉火旁边一边聊着平日的生活状态、工作和学习,一边喝着啤酒,并且不时用铲刀翻着锅上的菜,每个来吃烙锅的食客都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享受着闲暇的美好时光。

丁磊(2015-04-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