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回忆的成都小食--蛋烘糕
成都人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一种小吃之一,就是那黄酥酥,软糯糯,馅料丰富的蛋烘糕了。
有很多80后,90后的成都人,小时候很大一部分美食记忆是与学校门口推车卖的蛋烘糕有关吧。
背着书包的小朋友都簇拥在推车周围,吵吵嚷嚷的讨论着今天吃什么馅儿的,拿到刚出炉蛋烘糕的孩子又怕烫,又着急着下口,细细咀嚼着绵软的饼皮,混着肉松或者果酱的内馅儿,吃完第一口,舔舔嘴,神情像极了喝到了第一口奶满足的小猫咪,一天上课的疲惫就在这一口蛋烘糕里化了去,只剩下无比的满足。那些还焦急等待着的孩子们呢,或羡慕或期待,童年的那些记忆就在这一口一口里吃掉,品味。
说起蛋烘糕的起源,有传清道光年间,文翁石室旁一 姓师的老汉从孩子们平时玩的游戏中得到灵感,用鸡蛋,发酵过的面粉调以红糖,在一个尺寸很迷你的平底锅上烘煎而成。不得不感叹成都人民对生活,尤其是对美食的极大创造性与热情,小小的蛋烘糕,蕴含着无数的孩子们的满足与成人的回忆。
松软酥糯的蛋烘糕,是一种老少咸宜的小吃,而且多种可变的馅料选择,组合,为蛋烘糕增添了一些DIY的乐趣,自主选择嘛,不管你想吃什么平时看起来奇怪组合的馅料,都可以得到满足,什么巧克力酱加大头菜馅儿,果酱加烂肉豇豆馅儿啊,只有你想不到的,十分有趣。
品尝着自己组合着的奇妙滋味,有的啧啧称赞,有的皱眉瘪嘴,在一旁等着的人观察着这些反应,有的早已在心里默默记下了经验,这小小的蛋烘糕,更是显得有了些作为一个成都吃货的“冒险精神”的小符号,自己选的馅料,哭着也要吃完!
别看这小小的蛋烘糕,制作起来也颇需要些技术,总共就一个小锅盖,在两口小平底锅上以一支小镊子为吃撑,快速飞动,开火,抹油,上蛋液,上旺火,其间还要揭开盖子看饼皮熟没熟,一边还得为吃货们准备奇奇怪怪的馅料搭配,你观察着摊主手上的动作快却又不乱,有条不紊,像是修炼了无影手的武林高手,不知觉就睁大了眼,张大了嘴... ...
蛋烘糕承载的不仅是味道,还有一份美食工作者的认真与坚持。
现在街边蛋烘糕摊位越来越少了,价格比起小时候也是翻了几番,但每次看到,还是忍不住上前要两个,还是不是原来的味道呢?已经无所谓了,无非只是想忆起童年那段嘻嘻哈哈,吵吵嚷嚷的美好时光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