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印象——龙岩市地名起源之处:龙岩洞

家乡区县: 福建省新罗区

龙岩城东郊的翠屏山麓、麒麟岩北侧,有一处喀斯特溶洞,宽阔深广可容二百人。此处背靠青山,俯瞰龙津河,清幽绝俗,风光宜人。站在洞口眺望,龙岩城全景尽收眼底。
清龙岩知县陈瀛留有《咏龙岩洞》诗“翠石龙纹绝顶开,依稀脚底是蓬莱。千年丹灶云封住,百丈晶虬两脉回。且喜巨星占太史,更夸灯火坐周台。地灵人杰原非偶,壁画谁知造化裁?”历代文人墨客在洞壁上留下许多石刻,保存良好。明代曾任潮州知府的龙岩永乐年间进士王源曾于500年前写的散文《龙岩洞题记》石碑至今犹存,记述了翠屏山麓这一奇特岩洞:“渡龙津桥东行四里许,有黑石,尖峰峭削笋如,乱列镇山。下居翠屏山麓者嵌岩,西北成一大石洞,遂若堂奥,然翘靚脾,顶底宽平,约危坐二百余人。洞顶青白小龙纹,份然不可枚数,仰视骇人心目。壁右涌出一条如柱,黄色鳞甲,恍若真龙,头角手足不露,至顶而止。左一条青龙,附壁而上,婉蜒缘顶至檐,头角鳞裂宛然,口颊间有窍,滴水错落如珠……” 由此可见,洞壁有龙纹就是岩洞命名“龙岩洞”的由来。据《龙岩县志》记载:“唐天宝年间,取以名邑” 。龙岩县原名新罗县,士民以县有胜景龙岩洞要求更名龙岩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明皇亲自准奏,把新罗县更名龙岩县。也就是说“龙岩” 这个地名正是以龙岩洞来取名的。洞外还有庙宇、龙井、后山龙洞和古松林等景点。此地历来是龙岩群众踏青游憩的胜地。


保存的摩崖石刻作品

无独有偶,在龙岩城南的适中镇,也有一个“龙岩洞”,因地处偏僻历来鲜为人知。该洞位于适中镇蓝田村的陈坑尾溪边,距岸十多米处,海拔700多米,藏在葱茏林木掩映处,因洞内有石钟乳岩的巨龙造型,得名“龙岩洞”。此洞虽名不见经传,当地群众却说,它被发现至少有300多年。它与城东“龙岩洞”相比,更加高大深邃,属暗洞,可分上、中、下三层,各层有路可通。若从上层进入洞口,走十多米便见有一“天窗”,高约20多米,宽4米多,可见到阳光,攀爬出“天窗”,站在崖上俯瞰,洞口与窗口刚好成一条直线。若从中层或下层入洞,任意行走各有路通,且洞中有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洞相通,迂回曲折变幻无穷,左行右走全无阻碍。当你勇往直前,左右盘转,上攀下爬,感到入洞至深时,七转八转却又回到原地,永远也找不到尽头,神秘诡谲胜似迷宫。洞中沿途有成群结队的石燕,它们紧贴在洞顶,经火光一照便乱飞乱撞,扑翅声响如雷。此洞属浅海石灰岩溶洞,神奇绮丽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等发育比较完整,石幔、石花等微妙景观比比皆是。有的像昂首舞爪的蛟龙;有的似蓄势待飞的凤凰;有的如银妆玉砌的瓜果……令人叫绝。进入下层洞底层,即有潺潺细流淙淙作响,走近一看,水清见底游鱼可数。目前尚不知此暗河流向何处。此洞地下景观奇特,地上风物也丰饶多姿。是一幅融山、水、洞、石林为一体的大自然画卷。


残存的洞内现状

 一个县因“邑有胜景龙岩洞而更名”,可見这个胜景的魅力和深入人心。因此历代龙岩县令特地在县城“筑瞻岩楼以望之”,以示对“邑名所取” 之龙岩洞的崇敬。可如今,洞呢?庙呢?早已像变魔术似消逝得无影无踪,有得只是满山遍野的采石坑,一座座冒烟的石灰窑。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水泥和石灰生产的需要,龙岩洞被一炮轰坍了,成为开采石灰岩的采石场。原有的山庙也被农民拆去盖了自家猪圈。当时乃改革开放初期,许多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人们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还比较淡薄,才会出现有着远源文化底蕴的“龙岩洞” 古迹遭毁事件发生。然而,今天为了新的城市规划,以及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

最近一则消息称:龙岩有关部门从遗址的杂草乱石之中,发现残存的“龙岩洞”,原洞大部分被开采石灰岩矿石给毁坏,现尚存原洞中段,约800平方米面积,洞内石壁有十余处摩崖题刻。龙岩市有关部门先后请河南省洛阳市考古队和省博物馆专家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同时,还聘请天津大学制作龙岩洞重建保护规划,完成龙岩洞重建任务。政府还在洞口附近树立保护文物公文牌。如果消息属实,这是不幸中的大幸也。


龙岩洞洞标

《龙岩洞题记》最后的结束语是这样写的:“盍作文刻之石壁,以纪其景物,使后人所自云”。 现在,可惜连他作的题记也不知何处去,后人还能云什么?龙岩洞———龙岩县(现在是龙岩市)地名起名之处,发祥地,竟这样湮没在这堆碎石之中,也湮没在人们记忆里,值得吗?

 

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senayon_
观点互顶评:http://wm23.cn/senayon_/422353.html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04755904.html
❤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2615104695
浏览词条[1]:http://www.wm23.com/wiki/117075.htm
浏览词条[2]:http://www.wm23.com/wiki/117482.htm

 

senayon_(2015-04-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