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于是谣言四起,北方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江南有“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打三遍,不反待如何”。台州也有“洋屿青,出海精”的谣谚,“洋屿”就是洋屿山,“海精”指方国珍。
方国珍,路桥石曲方家村人。1348年,长浦巡检到方家追讨欠款,方国珍就以桌为盾,以杠为矛,格杀巡检,与兄弟一起巡入海中,收集被逼迫的数千老百姓,劫夺元朝海运皇粮。方国珍首义反元,点燃农民起义烈火,三年后,韩山童、刘福通等领导的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爆发。
1349年,元朝派江浙行省参政朵儿只班率三万水军揖捕,官兵十倍于义军,方国珍临危不惧,将敌引至福建五虎门海域,设伏迎战,活捉敌主帅,起义军大获全胜,至1355年,方国珍先后攻下台州、温州、庆元(今宁波),势力遍及大半个浙江,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方国珍坐镇三州,保境安民,休养生息,鼓励农工商学,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方国珍为民做了三件好事:一是兴办学堂;二是修筑塘堤;三是建筑桥梁。
方国珍亲自指定兴建了庆元府学堂和黄岩城南的羽山文献书院。
方国珍割据后,整修了松门的萧万户塘,大闾的长沙塘、塘下塘、横山截塘和坞根的赵万户塘;在楚门一带先后围成能仁塘、东岙塘、江心塘、九眼塘、崇德塘、三山塘、吊山塘、花岩塘、渡头塘、枫林塘、上青塘、陈司徒塘等,使楚门湾的大片海涂成为良田。占领庆元后,了解到上虞县海堤年久失修,水淹成灾,下令改用石砌海堤,修成后成为一片沃土。
浙东是水网地带,百姓往来不便,方国珍命令大修桥梁,仅在路桥就修了六、七座石桥。泽国镇的“三衙桥”和“四衙桥”,相传就是方国珍修造的。
同时,方国珍重视经商贸易。方国珍起义时,有庞大的海上船队,长期与日本有贸易往来。他曾会见朝鲜半岛新罗国的使臣和商人,将家乡织造的土绢、土布、草席及晒盐等技术介绍给新罗人。新罗人也将本国出产的高丽、鹿茸等名贵药材带到台州来。黄岩小东门一带聚居了三百新罗国人,这些人在此落户定居,居地称“新罗坊”,后来改称为“柏树巷”。方国珍在台、温、庆三府保境安民20年励精图治,避免了战争的祸害,发展生产和贸易,大大改善了浙东经济条件。
1374年,方国珍死,葬于南京城,朱元璋亲自设祭,并命翰林学士宋濂作《神道碑铭》以为纪念。民国时期,路桥“月河诗社”颂方国珍:“吾邦国珍是英雄,一朝崛起鱼盐中;乡里纵横三十六,赢得威名振浙东”。
最近在参加网络营销能力秀,欢迎来主页看看!
http://wm23.cn/mu_mu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