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大荔,古称同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大荔”一词追溯于先秦时期(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前221年)的游牧民族—大荔戎,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年)建大荔戎国,族群之名派生为地名。西晋太熙元年(290年),大荔县名始。其位于关中平原东部最宽阔地带。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渭南市第一面积大县。东滨黄河,南眺华山,西接晧壤,北靠镰山,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处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陕晋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陕西东大门建设重要位置。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进程中,大荔一直作为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紧追母亲的步伐。五千年来从为离开过目前的怀抱。当祖国母亲受到侵害,大荔义无反顾的利用自己的优势为母亲排忧解难。因为大荔地处要塞、四通八达,为史上兵家必争之地。秦晋辅氏之战、东西魏沙苑之战、梁晋同州之战、黄巢与李克用沙苑之战、回民起义、荔北战役、九三起义发生于此,吴起、宇文泰、李渊、李隆基、褚遂良、朱温、李自成、魏长生、冯玉祥、彭德怀、杨虎城、王光美等历史名人在大荔留下印痕。
大荔人杰地灵、精英辈出,孕育了4位皇帝、15位宰相、42位将军。西周卿士芮良夫痛斥君王奢靡之风,千古一帝杨坚雄才大略天下重归一统,史学大家韩邦靖用生命著就《朝邑县志》(陕西八大名志),爱国志士张春忠贞不二卫大明,大学士阎敬铭直谏冒犯慈禧皇太后,张奚若参政会上怒骂蒋介石,铁人王进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献石油,史丰收心口速算让电子计算机甘拜下风,心奓胆奓的大荔人豁达憨快、不怕事敢负责。
大荔是一方钟灵毓秀的水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千百�����来留下众多传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望洋兴叹、夸父逐日、结草衔环、佐卿化鹤等民谚和成语与这方结缘甚深。
二十四孝之寿昌寻母事关大荔。宋代扬州人朱寿昌年少时母子分散,后寿昌苦读诗书金榜题名,每每想起生母,夜不能寐,食不入味。毅然弃官走州过县,遍寻生母下落,终在同州城东(今城关婆合)找到母亲,母子重逢,孝感天下。百孝故事之(吉翂)代父得宥、(杨播)扶持老兄、(韩邦靖)谨侍兄疾亦发生在大荔。
大荔天府之地、灵秀山川,东部黄河滩区渔湖映天,烟树如屏;西部洛水两岸田畴织锦,果秀棉丰;南部沙苑如画果林成荫,四季飘香;北部镰山台原绵延百里,逶迤如山。有道是:片片良田掀绿浪,漫漫黄沙笼绿云,千亩鱼塘濯绿水,十里长堤绕绿林。不愧为千年皇家牧马乡、万载河西米粮川。
绵延八百里,上下五千年,大荔史称 “天府之国”、“浩壤之区”,自古便是富甲一方的天下粮仓。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杨坚在朝邑望仙观永清局置广通仓(永丰仓)囤粮济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理财家阎敬铭在朝邑南寨子(又名仰圣堡、南砦子)倡建丰图义仓并使用至今,慈禧皇太后朱批“天下第一仓”。时至今日大荔是全国粮、棉、油等十大农林牧渔商品基地县,联合国工发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确定的绿色产业示范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枣乡、全国优质果品基地建设重点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基地县和示范县,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称号,是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
大荔气候宜人,土质松软,田地肥美,井水甘甜,种甚皆宜。物华天宝,产特量繁,“1008”(黄花菜、红枣、西瓜、花生)驰名全国。黄花菜金黄肉厚、条长味香浓,红枣个大皮薄、核小肉厚、富有弹性、味道脆甜,西瓜色香味甜、绿皮红瓤黑子儿,花生籽仁饱满、果皮洁白、香脆可口、营养丰富。沙底辣椒果肉厚实、味道香辣,美赞“水上漂”; 高石脆瓜香、脆、酥、甜、美,“吃一口,流一手”。
大荔风景如画,四时景致妙曼多姿,“老八景”有九水同源、泮池玉井、金塔古寺、沙苑白楼、洛岸桃花、试院古柏、镰山暮雨、登发晓日,“新八景”有三河汇流、镰山台原、渔湖镜天、沙苑绿装、龙首遗迹、朝坂景观、八鱼石刻、文殊新貌。
文人骚客纷至沓来,用诗文留下绵绵眷恋。诗圣杜甫“苑中騋牝三千匹,丰草青青寒不死。”“泉出巨鱼长比人,丹砂作尾黄金鳞。”诗仙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魔白居易“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南宋陆游“细肋卧沙非望及,且炊黍饭食河鱼。”明代韩邦靖“青青沙苑柳,枝叶何缤纷。”清代朱斗南“镰山造福符天数,岂独甘肥置牧场。”“果树花开三日雨,菜蔬叶茂四时春。”“绿波千顷粮棉盛,商贾万家经贸活。”无不是对大荔无限风光的倾心倾情描述。
大荔三河汇流,水丰地肥,汉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征调一万民工以井渠法穿铁镰山修龙首渠;唐开元七年(719年),同州刺史姜师度组织人力修整和挖掘通灵陂(盐池洼);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修建关中“八惠”(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梅惠渠、沣惠渠、黑惠渠、泔惠渠、涝惠渠)之洛惠渠;1985年,在段家育红发现优质天然矿泉水。大荔有黄河中游最大的河滨湿地,总面积417平方千米;2014年2月,陕西大荔朝邑国家湿地公园获得批复。
大荔素有戏曲之乡、民俗之乡、美食之乡美誉,梆子腔鼻祖—“同州梆子”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9项传统技艺(渭北面花、花苫鼓、朝邑剪纸、南留锣鼓、同朝皮影戏、大荔血故事、大荔刺绣、二月二庙会、大荔带把肘子)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带把肘子、蜜汁轱辘、水磨丝、炉齿面、月牙饼、九品十三花等百余种风味小吃独具特色、蜚声全国。
大家好,我是能力秀的新人——赵洁
希望大家多多关照
http://wm23.cn/zhaojiejie 能力秀主页,希望大家互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