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古称阆(làng)水,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因流经陕西省宝鸡市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上源为白龙江和西汉水,直至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两河口以下始称嘉陵江,全长为1119千米,流域面积近16,0000平方千米,超过汉江,居长江各支流之首。
嘉陵江在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以上为上游,行经高山地区,多暴雨,有“一雨成灾”之说;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至重庆市合川区为中游,有航运之利;合川以下为下游段。嘉陵江切穿华蓥山南延 三条支脉后,形成风光奇丽的沥鼻、温塘、观音三个峡谷,于重庆汇入长江。
嘉陵江上游白龙江建有碧口大型水电站。水运年货运量占四川内河航运年货运量的四分之一,是四川的重要航道。江中鱼类多达163种,居四川省各河之首。广布于嘉陵江流域的紫红色砂泥岩,质地松脆,植被覆被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朱宣咸版画《嘉陵夕照》嘉陵江是长江北岸主要支流之一,自北向南纵贯四川盆地中部,于重庆注入长江,全长1,119千米。嘉陵江流域自北向南流的干流与自西北向东南流的涪江和自东北向西南流的渠江在合川汇合,构成巨大的扇形向心河网。嘉陵江流域东北以秦岭、大巴山与汉水为界,东南以华蓥山与长江相隔,西北有龙门山与岷江接壤,西及西南有一低矮的分水岭与沱江毗连,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在长江各大支流中居首位。
嘉陵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级支流就有17条,如东河、西河、白龙江及涪江、渠江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嘉陵江水系呈树枝状,东西基本对称。
嘉陵江是四川省内挟带泥沙最多的河流。由于上游黄土区土质疏松,中下游紫红色页岩又易于风化,加之岸坡很陡,耕垦过度,植被覆盖很差,造成坡面侵蚀强烈,流域内出现两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一个在上游陕西、甘肃境内,一个在中下游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水土的严重流失,成为流域内泥沙产生的主要来源。据北碚水文站的实测,一般年份年输沙量可达170,000,000吨。
嘉陵江径流由降雨补给,水量丰沛。洪水特征是历时短、洪峰高。由于嘉陵江流域形状略似扇形,洪水向心汇流,加剧涨势,常常产生严重洪灾。据四川省气象局统计,1485~1949年近500年内,嘉陵江洪水共发生133次,其中干流在公元773~1949年的1177年中出现大洪水62次,嘉陵江干流和涪江出现的历史较大洪水共36次。流域内资源丰富,堪称川东一大宝库。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流域内共建成大、中、小水利工程2278处,其中大型水库3处,中型水库17处,有效灌溉面积达165.78万亩。
在现代,表现嘉陵江的代表性艺术作品有:吴作人油画《嘉陵江》,朱宣咸版画《嘉陵夕照》,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作曲的《嘉陵江上》,黄虎威的《嘉陵江幻想曲》,以及中国嘉陵江艺术节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