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历史人物之三刘

家乡区县: 九江市都昌县

     刘杳字士深,都昌人,南北朝时候梁朝的太学博士,知著作郎,迁尚书左丞。童年时,著名学者明僧绍见了刘杳,抚摸着他说:“这孩子实在是千里驹啊。”十三岁守父孝,常常哭泣,他的哀痛感动了路人。刘杳博通群书,沈约、任畸以下的人每有遗忘,都来访问他。曾在沈约座上谈及宗庙牺樽,沈约说:“郑玄回答张逸说,是画凤凰尾飘飘欲动的样子。现在再也没有这种器皿,就不依古制。”刘杳说:“这话未必正确。古代樽彝都用木头刻鸟兽,凿通顶部及背部以倒进倒出酒。”魏时从鲁郡地下获得齐大夫子尾送嫁女的器皿,有牺樽做成牛的形状。”晋朝永嘉年问,盗贼曹嶷在青州发掘齐景公墓又获得二樽,也是牛的形状。两处都是古代遗物,可知不是假的。”沈约认为非常正确。

     刘杳清廉节俭,没有嗜好,从守母孝起,便长期不吃肉荤,坚持斋戒吃素。临终遗言:“用法衣殓尸,用没有帷布的露车装载,送家族墓地埋葬,随便拣块地方,只要放得下棺木就行。不得设灵筵及祭酒。”他的儿子遵照办理。刘杳撰有《要雅》五卷,《楚辞草木疏》一卷,《高士传》二卷,《束官新旧记》三十卷,《古今四部书目》五卷,文集十五卷,都流传于世。

     刘欹字士光,都昌人,也是南北朝时候梁朝的大学问家,大学者,大隐士。幼年早慧有见识,四岁丧父,与孩子们同在一处,惟独他不游戏。六岁记诵《论语》、《毛诗》,不能理解之处,便能提出疑问。十二岁读《庄子》的《逍遥游》篇说:“这可以理解。”客人问他,随问随答,都合情理,家里人常对他感到惊异,称为神童。长大后,博学有文学才能,不结婚不做官,与族弟刘吁一道隐居以保全志向,遨游山林湖河,只以山水书籍自娱。侍奉母亲兄长,以孝悌闻名,不离左右,侍奉寝食。母亲想要什么,还未说出口,他已预先知道,就着手办理,竭尽全力供养。母亲每当生病时常在梦中见刘欹进药,到第二天病情必能轻一些,他诚心感应如此灵验。生性重视音乐,尤其爱山水,攀登险峰,必定探尽幽境,没人能比上他,都赞叹他有攀山览胜的好身体。常跟随兄长刘霁、刘杳做官游宦。

     刘欹未死的最后一个春天,有人为他在庭院里种柿树,刘欹对兄长之子刘弁说:“我见不到这树的果子了,你千万别说出去。”到秋天就去世了,人们认为他知天命。

     刘吁字彦度,都昌人。刘吁也是南北朝时候的隐逸高士。刘吁是刘怀珍的堂孙。祖父刘承宗,为宋朝太宰参军。父亲刘灵真,为齐镇西咨议、武昌太守。刘吁幼年被称为纯孝,少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刘吁守丧哭泣思念父母,差点丧命,参加吊唁的人无不伤心。后被伯父收养,侍奉伯父母及堂兄姐极其孝顺友爱,被宗族称赞。总伤感自己幼年早孤,有人误触及他这件忌讳的事,必定伤感流涕。长兄刘絮为他娶妻,限期完婚,刘吁听了逃走躲藏起来,事情平息以后才回来。本州刺史张稷辟任他为主簿,主管下檄召刘吁去,刘吁把檄文挂在树上逃走了。陈留阮孝绪博学隐居,不与当世人交往,长期坐在鹿床上,种植竹木环绕四周,居住在里面,当时人们拜访,没有人能见得着他。刘吁只经过时作了一次拜访,孝绪就以神交回访。刘吁的哥哥刘欹也是阮孝绪的好友,士林谓之“三隐”。

     刘吁擅长玄谈,尤其专心于佛典,曾与刘欹在钟山诸寺听讲佛经,就共同筑室在宋熙寺东涧,有定居此处直至老死的意愿。尚书郎何炯曾路遇他,说:“此人风采英俊秀出,大概是苟奉倩、卫叔宝一类的人物。”命人驾车造访,刘吁拒不见客。族祖刘孝标致信称道他说:“刘吁超然越俗,如半天红霞;刘欹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都是歉收之年的梁稷,严寒冬天的丝绒棉被。”

     刘善明,南北朝时北海都昌人,是镇北将军刘怀珍的族弟。《南史·刘善明传》记载:刘善明曾经是南朝宋时的北海太守,元嘉中(424~453年),青州遇到特大灾荒,颗粒无收,百姓已经到了互相残食的境地。太守刘善明将自家囤积的粮食拿出来,并亲自熬粥,赈济当地百姓,“乡里皆获全济,百姓呼其家为续命田”。刘善明少年时就立节行,常说:“在家当孝,为吏当清,足够做子孙的楷模。”齐高帝建元二年去世,遣言薄葬。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谧号烈伯。儿子刘涤继承爵位。善明死时家无余财,只有害八千卷。高帝听说他家清贫,赐给刘涤家蔓擅屯谷五百斛,说:“葛屯也是我的地方,让后世知道他受到特殊对待。”善明堂弟僧副字士云,任前将军,封丰阳男,死在巴西、梓潼二郡太守任上。兄法护字士伯,有学问,任济阴太守。古人说立言立德,这个家族大概就是达到了这个境界吧。

     根据元代益都人于钦所著《齐乘·古迹》中的记载,龙兴寺在青州城西北隅的修身坊,寺院最初就是当地太守刘善明的故居。《因为刘善明信奉佛教,经常在家中从事佛教活动又因其赈灾之举,颇受百姓拥戴 ,百姓将他的宅院称为佛堂。之后刘善明将其宅院“舎以为寺”,佛堂逐遂成为一座真正的寺院。宋元嘉二年(425年)至北齐武平四年(573年)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龙兴寺还一直称作佛堂。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刘善明的故居才真正被称为“龙兴寺”。

     刘文晔,都昌人,是刘休宾的儿子,有志尚,综览群书,轻财重义。孝文帝赐其爵为“都昌子”,拜协律中郎,改授羽林监。 后赠平远将军、光州刺史。后来他的儿子子元袭职,拜员外郎、襄威将军、青州别驾。他的二弟文颢,性仁孝笃厚,为徐州安丰王府骑兵参军。三弟季友,为南青州左军府录事参军。

网销Cynthia(2015-04-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