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牡丹

家乡区县: 菏泽市牡丹区

    菏泽牡丹史上也称曹州牡丹。以其花大、色艳、型美、香浓而“甲海内”。菏泽牡丹的特点是枝挺拔有致,叶繁茂多姿,花雍容华贵,被誉为观赏牡丹之上品。

    牡丹,雍容华贵, 美艳绝尘,是花中骄傲之王, 历来被奉为庭园贵品,并一直被财商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千百年来,她不但以其天姿国色为天下花圃争辉,还在无数艺术佳品中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卓越风采,她也是中国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将它看作为美满和理想的化身而热情歌颂,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词篇。

   牡丹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两金,又有洛阳花、富贵花和花中之王之骄傲美称。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牡丹以色丹者为佳,虽结子而根生 苗故谓之牡丹。“牡丹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牡丹根和皮均是名贵的中药材。牡丹原为野生,经过一千余年的人工栽培,已发展成品种上千的大家族。

品种花色 折叠

菏泽牡丹属中原牡丹种群,花色丰富多彩,花型千变万化。现在菏泽牡丹已经发展为花色有粉色、红色(含紫红色)、紫色、蓝色、黄色、白色、黑色、绿色、复色总九大色系,各色系有深、淡、浓之分。根据花朵形态和雌雄进化程度,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托桂型、蔷薇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干台阁型、楼子阁型共十个花型。

菏泽牡丹有1100多个品种,各色系的菏泽牡丹都有名贵品种,如“掌花案”花开似火,红光灿,为红色之魁;“酒醉杨妃”红装素裹,低头掩面,暗送秋波;“梨花雪”开若梨花,雪白一片,称白中之冠;“昆山夜光”花开奇白,黑夜依然,古谓之“灯笼”;“姚黄”金楼千层,世称花王;“青龙卧墨池”如龙卧墨,黑中之奇;“冠世墨玉”黑紫如缎,洁而有光;“蓝绣球”开如绣球,蓝色之冠;“赵粉”粉面桃花迎人笑,郁郁芳香飘四野;“粉二乔”粉紫同株,双娇可爱;“魏紫”色紫浅淡多娇艳,古老品种称“花妃”;“娇容三变”初开时碧绿,盛开时红艳,将谢时素白,十日三变,堪称奇品……菏泽也是中国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观赏基地,牡丹的种植面积、科研培植、观赏出口当称世界之最。

在中国牡丹的大家族里,菏泽牡丹现有近800个品种,经全国花协命名的600多个品种。传统上分三类、十型和九大色系。花大、型美、色艳,是菏泽牡丹的显著特点。古人曾用“花在盈尺”,形容其大;“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描述其形貌瑰丽。

菏泽牡丹的三类是单瓣、复瓣、千瓣。单瓣类,花大如盘;复瓣类,瓣在清晰;千瓣类,花瓣重叠繁密。

菏泽牡丹的十型是荷花型、菊花型、金蕊型、蔷薇型、金环型、托桂型、千层台阁型、楼子台阁型、皇冠型和绣球型。

菏泽牡丹的九大色系是红、白、黄、黑、粉、紫、蓝、绿和复色。
1、红色花系,是牡丹园的大家族,品种多达200余个,其中还有深浅之分。如“一品朱衣”,猩红欲流,芳冠百花;“春红娇艳”,朝霞藏日,光彩陆离;“红绣球”,深浅相间,胭脂染成。

2、黄色花系,如“姚黄”、“金玉交章”,端庄典雅,姿貌绝伦。

3、白色花系如“冰壶献玉”、“昆山夜光”、“玉板白”等素洁无暇,清爽袭人

4、蓝色花系虽不如红色品种多。但却也姐妹成群。“蓝宝石”、“蓝花魁”、“紫蓝葵”、“吊枝蓝”、“冷光蓝”、“蓝田玉”,都是牡丹之中的上品,这“蓝田玉”就是清代曹州花农赵
玉田精心培育而成的。此花支形增开张,花蕾圆大,花开时呈浅粉蓝色,花朵直上,蓝光闪闪,非常惹人喜爱。当时,曹州知府马帮举对此花大加赞赏,曾亲笔题写“似兰如松”匾牌授予了赵玉田。

5、粉色花系也是牡丹园里一大分支。“粉彩球”、“粉容面”、“粉翠球”、“赛斗珠”、“翠娥娇”、“青龙卧粉池”,这些都是牡丹花中名品。再如“赵粉”,稍弯曲的枝杆,粗壮的花梗,黄绿色的叶面,圆尖型的花蕾,侧开、大型的花朵,细腻整齐的花瓣,发出阵出清香,分外诱人。

6、紫色花系在菏泽牡丹品种繁多,除魏紫外,还有“葛巾紫”、“紫金盘”、“紫霞点金”、“邦宁紫”等。“邦宁紫”,就是明代曹州花农赵邦宁多年心血的结晶。7、绿色、黑色和复色花系,如“兰绿”“冠世墨玉”“二乔”等,更是色奇出众,别有千秋。

各色都数十个或上百个品种,可谓千姿百态,各俱风韵。

生长环境折叠编辑本段
菏泽盛产牡丹,跟气候水土不无关系。菏泽古称曹州,地处北温带,为黄河冲积平原,
土质肥沃,半淤半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在气候、雨量、土壤等方面,都很适合牡丹的生长,所以牡丹移植菏泽后,就如鱼得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牡丹耐旱,不能浇“明水”,而菏泽的春天恰好少雨;牡丹喜碱性沙土,菏泽的土正是这种土;菏泽的水咸涩,这样的水却偏宜浇灌牡丹;牡丹喜欢疏松的沙质土,而菏泽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土地肥沃……这一切都为牡丹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菏泽赵楼村南曾有两棵树龄二百多年的脂红牡丹,主干粗如碗口,被称为“牡丹王”。可惜袁世凯称帝后,曹州镇守使陆朗斋把牡丹王强行买去,栽在河南彰德府袁世凯的公馆里,不久“牡丹王”就枯死了。看来,只有菏泽的水土才能养活这世间罕见的“牡丹王”。

栽培技术折叠编辑本段

牡丹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代以药用植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隋代,北方已大量种植;唐代,盛植于长安;北宋,洛阳牡丹为天下冠;南宋,牡丹种植中心开始南移,四川的天彭牡丹继起,有“小洛阳”之称。天彭牡丹之后的亳州牡丹也曾经盛极一时。再后来“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县志》)“至明,曹州牡丹甲于海内”(清朝苏毓眉的《曹南牡丹谱》)。“曹南”即指今菏泽一带。

菏泽牡丹栽培始于何时已难于查考。早在南宋就记载,至明朝的嘉靖年间,栽培已盛。到了清代更加兴盛,栽培面积已达千亩,曾建牡丹园数处,尤以“桑篱园”“凝香园”“绮园”最为著名,菏泽牡丹在中国牡丹发展史上独领风骚500余年,现在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12万余亩。《曹南牡丹谱》载:“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清代即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说。

菏泽牡丹是在明清以来风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几处牡丹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清朝道光年间的赵氏园、桑篱园,创于明代的毛花园,以及当时的铁藜寨花园、大春家花园、军门花园等。当时的县志记载:“每至仲春花发,出城迤东,连阡接陌,艳若蒸霞”。同时,让牡丹冬季开放的技术也在清代道光年间问世,成了菏泽花农的一门绝技。花农通过严格控制温度、湿度、调节光和空气,使牡丹隆冬发育,春节怒放。

菏泽牡丹的种植面积十分广阔,历史上种植面积最多时曾达五千亩,一九七六年调查还有三千多亩,单是城东的“曹州牡丹园”就占地一千亩,目前菏泽牡丹种植约十二万余亩。每年四月中旬至五月上旬花期时候,千顷牡丹,一望无际,千姿百态,争奇斗艳,好似人间仙境一般。现在全国各地的牡丹,大部分都是由菏泽运去的。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菏泽牡丹不断发展。传统品种延绎不断,新育品种日益增多。如今,菏泽人民又研究成功了“大田催花”技术,人工控制牡丹的花期,可使其四季开花,并通过了国家级鉴定。目前,种植面积已达两万余亩,为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科研基地。一九八二年,在赵楼、李集、何楼牡丹集中产地修建了“曹州牡丹园”,王梨庄恢复了以编制松艺动物为特色的“古今园”,洪庙新辟了具有传统品种的“百花园”。

近年来,菏泽供应外地的牡丹每年都有几十万株,品种达200余个,除销往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洛阳、西安、等各大中城市和港澳地区外,还远销日本、朝鲜、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菏泽市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代已负盛名。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里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后又有“菏泽牡丹甲天下”之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历史传统的曹州牡丹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12万多亩,品种多至1237个。历史上形成的包括药物学、植物学、园艺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戏剧曲艺、民俗学等多科在内的牡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经济价值折叠编辑本段
牡丹在菏泽是一种经济作物。它除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菏泽县志》载:“牡丹、芍药多至百余种,土人植之,动辄数十百亩,利厚于五谷。”“每年秋后土人捆载之,南浮闽粤,北走京师,至则厚值以归。”

从牡丹花中提取的牡丹花粉精是名贵的香料,用牡丹花酿制的牡丹酒,不但具有独特鲜明的牡丹花香味,而且有轻身健步,明目醒脑的作用,是一种高级滋补佳品。而牡丹的根经过加工称为“丹皮”,是一种重要的药材,性微寒,味辛苦,入心、肝、肾三经,有清热、活血、化淤等功能。菏泽丹皮称为“曹丹”,皮厚,粉足,质量好,在市场上十分紧俏,是全国四大丹皮产区之一。

zxy0218(2015-04-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