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一路走来

家乡区县: 贵州省黔西县

据沙井乡“观音洞”出土文物考证,黔西县是祖国人类发祥地之一,属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黔西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夏、商时为梁州南徼外“荒裔”。商末周初属鬼方联盟的卢夷国。春秋、战国时,先后为蜀国和鳖国地。秦始皇二十七年入版图,属夜郎县。汉元光五年属鄨县。齐、梁之际,昆明夷闽支卢鹿部占据鄨县等地,实行部族统治。唐初,卢鹿部遥附。贞观中期,鸭池河、六归河沿岸入琰川县。武后万岁通天二年,基本以今县境置龚州。北宋沿置。皇祐至嘉祐年间,卢鹿部建立“罗氏鬼国”,州名消逝。元初,置亦溪不薛总管府和宣慰司。大德七年废亦溪不薛府、司。洪武十五年,筑水西城(今县城);次年,置“龙九驿”中的谷里、水西、奢香(西溪)三驿站。崇祯三年属水西宣慰司,水西城为设治地,分置则窝,以著则溪。

清康熙五年,以水西城置黔西府,辖则窝、以著、雄所三则溪。从此改土归流,结束昆明夷闽支卢鹿部在水西地区1100多年的世袭统治。康熙二十二年,降府为州。乾隆元年,上拨四川叙永厅岩上、岩下地入黔西州,全州划9个里、51甲、113寨。   中华民国3年元月,改称黔西县,县下行政区划为区、乡镇、保、甲。民国30年6月前,全县分9个区,有4887平方公里面积,7月,上划北部4个区2400.53平方公里面积入新置的金沙县。余下境域划为24乡、4镇,共218保2667甲;后又撤并23乡、3镇,直至解放。

1949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黔西。12月3日,中国共产党黔西县委员会和黔西县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成立。是月,全县划5个区。1950年划10个区、231个村,1953年划12个区、131个乡镇。1958年9月,各乡镇并改为81个人民公社。是年12月下旬, 将各区并为5个大公社;1959年2月下旬,以区建公社,乡镇改称管理区。1961年,上级划大方县的青冈公社入黔西县,次年恢复各区,管理区改为公社,全县为11个区,1个区级镇,90个公社,754个生产大队、3874个生产队。1984年夏,改革政社合一体制,恢复各乡、镇、村组建置。1991年建并撤后,全县分为19乡、9镇、741个行政村,33个居委会。2001年机构改革把741个行政村调整为382个行政村。

凌晨忆冷(2015-04-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