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与管理

家乡区县: 江西省靖安县

我的网络能力秀主页

http://www.wm23.cn/maomeifeng

进入格力20年,董明珠从一名普遍的销售人员做到拥有8万员工公司的总裁,她自己的经历已然证明了这一点。这就是她身上那股劲儿——只要有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在董明珠的世界里,一切都要清澈见底,她不接受任何一点点的“灰色地带”。格力电器总裁令中赫然写道“行贿、受贿者一律辞退,情节严重者交由司法机关处理”。言必信、行必果,董明珠这种强硬的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格力的企业文化。正因如此,竞争对手才会频频用“董明珠走过的地方连草都不长”来揶揄她的强悍。

 

格力坚持培养一种奉献精神,我们的幸福感和价值观在于能够让更多人幸福起来,这就是你的价值。因此从格力出去的人,相对单纯,不会搞人际关系,因此在别的公司往往显得格格不入,很难融入。

企业高管都应该来自内部培养,自己培养的人才对企业有感情,员工也信服。有的企业好不容易挖来一个营销人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飞了”,即使违规操作,企业也睁只眼闭只眼,那么这一个人就会殃及整个网络,甚至毁掉整个销售队伍。

董明珠:我对接班人的要求有三点:第一要忠诚,第二要有奉献精神,第三要讲诚信。如果这几个最基本的要素不具备,他的能力再强,对企业来说可能是埋了一个定时炸弹。我在格力倡导的文化就是“忠诚”,看到韩剧里面的警察见面打招呼就是互相说“忠诚”,这让我很得意。我希望以后格力的员工见面也是这样打招呼,从而形成格力独特的文化。我认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具有一种奉献的精神,就是不能考虑个人得失,而应该将自己更多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里面,把自己的生命与企业联系在一起。我想这也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董明珠

猛一惊,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会认为这是一个绝对独裁者在大放厥词,如此盛气凌人,但是这句话的作者却是“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华裔女企业家”、“全球商界女强人50强”——董明珠。

“别人喜欢遮丑,我从来都是揭疤”。

就算别人这样,我格力也偏偏不。即使100次撞墙头破血流,我董明珠也要撞101次。一定要把欠款这堵墙撞倒。”她就是这样一个坚持原则的霸气女人。

“先款后货,决不赊账”,是董明珠为自己设立的第一条商规。当时,拖欠货款是行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董明珠却向经销商宣布:凡拖欠货款的经销商一律停止发货,补足款后先交钱再提货。

董明珠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她的霸气,坚持原则,任何人都动摇不了。无论是在与大卖场对抗,或是在打破行业潜规则方面,她都比任何男性得表现咄咄逼人。于是,技术出身的朱江洪董事长选择董明珠担任格力电器总裁无疑是极为正确的选择。

有人说,当一个女人说她的快乐只有在事业中寻找时,内心一定充满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孤寂与苍凉。但董明珠不这么认为,“只有生活而没有工作,人生就没有价值。以工作为快乐,以事业为依托,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肯定充实了个人生活。我没有孤寂,无须慰藉,有的只是加倍努力和一往无前。”

董明珠很简单,简单得只要跟她合作的经销商,完全不用挖空心思去考虑双方的利益博弈,因为她总是把你的利益和她的利益均衡考虑,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失,她都会拒绝合作;

董明珠很倔强,只要她认为是对的,没有人可以说服她,即使成为众矢之的,她也不会退让半步;

董明珠很霸道,霸道得无论和谁谈生意,都时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为此,她不惜开除公司最大的经销商,和国美“叫板”;

董明珠的成功,在于她对信仰的坚持,对梦想的追求,在于她那追求“立功”的人生目标。

董明珠很美丽!格力电器也因董明珠而美丽。

我是个原则非常坚定的人,我从不被别人左右。比如我会失去很多朋友—我从来不让人来我家。我在格力这么多年,一直希望人际关系简单化。假如我现在不做事了,相信三五个月就会回到原来的我。我到日本跟大金的社长谈判,谈到激动的时候,我照样拍台子我不管。我愿意用我的道理来说服你,不会因为我是女性来博取你的同情。情绪这个东西,不用控制它,不要压抑,要释放,要让底下人知道你是发自内心处理一件事,不是伤害一个人。我骂完之后也不会去安抚,骂完就算了,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能也是我在格力20年,同事比较了解我的性格,也愿意接受。"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凌晨2点,董明珠接受记者通宵采访,两眼放光。

"不可能,你怎么会没失误过呢?"记者和她的部下静静地看着她。

"是啊,高中的时候我就有个外号叫’常有理’!"大家笑了起来。董明珠的智慧,董明珠的单纯,董明珠的大气尽现其间。

1995年,董明珠说她一年老了10岁。这一年,格力人迎来了自已新的销售经理,却发现她是一个从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一个:自己的原则,自己认为对的。 办公室人员没想到董明珠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会烧到自己身上,而且烧个没完。上任伊始,董明珠规定"上班时间不许吃东西,一经发现,第一次罚五十,第二次罚一百,第三次走人"。大家都以为又是说说而已。一天,董明珠走进办公室,发现8名员工正在吃东西,仅过了10秒钟,下班铃就响了。董明珠毫不客气,每人收了50元。大家目瞪口呆。董明珠说,只要违犯原则,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 在23名营销人员中,开除和主动辞职的就有过10个人,当记者问:"没有物质刺激,怎么会好好干活"时,董明珠称:"我们要靠制度来发展经销网,而不是一两个能干的营销员。"

董明珠,最讨厌的就是请客吃饭。她到了地区经销商那儿不仅不请别人吃饭,而且往往和经销商们一边吃着食堂的冷饭,一边畅谈市场。董明珠和朱江洪一样,喜欢一个人出差。董明珠说:"道理很简单,多带一个人就多一个人的费用。"

经销商谈董明珠:能与这么节约公司经费的老总打交道,我们放心。"价格太低,专卖店为省钱,难免饮鸩止渴,牺牲安装维修,那么给用户提供的就是劣质产品。我认为,在难以保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地方,格力宁愿让出市场。" 没有好口碑的生意不做。在复杂的商海中,董明珠一直性格直率,没有掩饰。她不是处事圆滑、不择手段向上爬的那一类职场高手,在感情上特别的爱恨分明。觉得你是我所喜欢的人,我会对你掏心掏肺,但是一旦看到不喜欢的人就会拒之门外,不会去逢场作戏。董明珠不是交际家,不是那种与商业伙伴在酒桌上推杯换盏的人。她明文规定,格力的市场人员不能和经销商一起吃饭,如果实在要吃必须AA制,以防员工被腐蚀。格力也很少请客,如今格力已经是4万人的企业,年销售额二百多亿,招待费仅为300万元。说起格力的发展,她会双目如炬,"我的爱好就是谈空调,你跟我谈空调我就有精神,谈其他的东西我就没什么话可说。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谈格力空调。"在常年的奋斗过程中,她没有想过结果,只是注重于把现有的过程做好,这是最重要的。

深圳的活力虽然使人兴奋,但她更多的时候还是喜欢宁静。珠海那种宁静的美给董明珠的感觉特别好,就想到要留下来。于是,她应聘到了当时名为海利空调器厂的格力电器,成为一名基层业务员。董明珠不喝酒,做事原则性很强,不会"逢场作戏",可谓先天不足。她对有些传闻似信非信:有的业务员陪客户喝酒,客户说喝一杯就买多少多少货,结果就拼命灌自己,醉得在地上打滚。有的女性业务员认为自己是女性,就有优于男性做营销的条件,如何如何陪客户,等等。她依然忍着疼痛坚持到处奔波,在北京和东北到处推销不为人所知的格力品牌。做好销售唯一的办法是勤奋,"真诚"与"勤奋"是她提到的最多的词。她对于勤奋的理解是:勤奋并不是要人付出多大的精力,关键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好。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爱这个职业,努力去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每一个行为都要对自己的企业负责。董明珠依然竭力坚持自己的原则。

她不愿意像有些同行那样用喝酒或回扣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为类似的问题还会一再重演,这样会到何时了断?只有尽量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产品,这样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董明珠对营销的阐释让人颇感意外。董明珠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源于很多方面,首先要不依赖于别人的技术,别人的资本。营销重要,企业管理更重要,营销不是绝对的,企业更应该注重内部管理,如果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好的营销。营销模式不过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的经营除了营销模式,还包括产品规划、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重要方面。

因此,董明珠个人的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并不是说就能包打天下,格力整体的运营得当是企业成功的保障。董明珠规定:凡格力的营销业务员不许拿回扣,拿l分钱,即开除。设计了调查表,要求业务员认真填写什么时间、到了什么地方、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谁能证明;然后她随机随时抽查。由于人少精干、管理严谨、训练有素,所以能够以少胜多,占领高份额的市场。如果朱江洪不支持,那她就没信心在格力做了。话说到这个份上,朱江洪不支持董明珠支持谁?董明珠雷厉风行,工作上严格要求,不讲情面,谁做错了一定会指出来,凡是考核不合格的部门负责人,就地免职。她最痛恨别人说假话,要求员工哪怕错了也要讲真话。特别是工作中由于说假话而导致错误的决策,最不可饶恕。一旦知道谁在说假话一定不会再用他。

她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管别人。在经营部里,迟到早退、喝茶看报吃零食聊天等现象一概被禁止,甚至规定女员工最好都剪短发,留长发的要盘起来,不许戴首饰。有人说这是把她自己的审美观强加给人,但董明珠我行我素,经常把人训得直掉眼泪,最后终于令行禁止。在企业管理上有一种观点,即大罪可恕,小罪难逃。很多时候,企业员工犯了大的过失反而可以宽恕,因为没有人会诚心去犯那么大的错误,往往是客观因素所导致的。但是说上班天天迟到之类的小过失却不能原谅,因为这是挑战管理,日积月累会动摇整个企业根本,所以大罪可恕,小罪难逃。董明珠觉得在工作中一定要得罪人,才能有成效。如果不得罪人,根本不见成效。有些人犯错很多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要让他知道自己做错了,就不再会犯错了。很多人在争权夺利的时候首先从个人利益得失的角度出发,害怕伤害到别人的利益而给自己造成麻烦。而董明珠做决定的时候,永远是从企业的利益出发,只要是有利于企业运作的,就去争取。

董明珠面对的人事纠葛非同寻常,"眼里揉不进沙子"的董明珠不断和别人进行斗争,和不诚信的经销商斗,和公司里有来头的"皇亲国戚"斗,和公司高层领导斗,和已有的陈规陋习斗。她批评起部下毫不留情,与领导争执起来更是言辞激烈。不过好在她不是在私营老板那儿打工,格力是国有企业,否则的话早就被开了几个来回。她的"斗争哲学"是:"在斗争中成长,在斗争中壮大"。董明珠的观点是,这不是个人感情的问题,站在个人的角度她完全可以做好人放过这件事,但是从企业的角度必须进行处理。当时经营部已经有了要送礼才能拿到货的风气,这样下去对公司贻害无穷。确实,不论是一家企业还是任何一个组织里,都要扬善惩恶,不扬善就不会有更多的人变善,不惩恶就会有更多的人变恶。"三令五申"、"下不为例"和"从严从重"并不能解决问题,这给很多人再做一次或多次错事的机会,说明组织里存在着屡教不改的人,把事情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茅美峰(2015-04-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