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思南中学历史悠久,是贵州省不多的几所历史名校之一,为省级重点中学及全省首批(全省9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位于乌江之滨的思南县城,占地面积49191平方米,校园古朴典雅,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历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在全省享有盛誉。
清光绪末年,全国废除科举制度,各地兴办新学。思南府(时领安化、印江、务川三县及沿河、后坪两处派出委员)便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创办"思南府官立中学堂"。由思南府直领。校址设在府试院(亦称新考棚。曾为思南中学女生宿舍)。1905年,校址移入凤仪书院(今实验小学)。因招生困难,不久停办。
宣统三年(1911年),省属各府重提在各府设立中学的倡议。思南府立即召集所领安化、印江、务川各县,共商建校事宜,其时择定府试院(即新考棚)为中学堂校址,并委思南府力办此事。当年,即破土动工。时隔数月,因辛亥革命爆发,筹建工作于1912年停止。
民国九年(1920年)春,县政府(民国三年,即1914年,思南废府设县),又在凤仪书院重新创办"思南县立中学校"。一年后因匪患停办。
民国十五年(1926年),匪乱稍平,各地学校亦逐渐恢复。由地理、历史均有关系的思南、石阡、德江、印江、务川、凤冈、沿河、后坪等八县,各派代表齐集思南,筹办"贵州省思石八县联立中学"。择定原府试院及相连的思南县文庙(址在府文庙与府试院之间,思中无水三拱桥后面一带)合并为联立中学校址。因未明确专人负责,加上经费迟迟筹集不齐,未曾动工。民国十七年(1928年),省政府派陈学式为筹备专员,重新召集八县代表到思南再次商议办学之事。是年又因军阀战乱,筹备工作再次停止。
民国十九年(1930年)冬,省政府复派肖次瞻为筹备专员,第三次召集八县代表到思南磋商建校事宜。二十年(1931)冬,新建教学楼一栋(时称苏式教学楼)。二十一年(1932年)春开始招生。4月23日正式开学(后将此日定为该校纪念日)。是年秋,学校名称由省统一规定,更名为"贵州省立第七中学"。由省直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秋,因未设高中部,故更名为"贵州省立思南初级中学"(时称"省中")。
民国三十年(1941年)春,增设高中部,复改为"贵州省立思南中学校"。
1949年11月7日思南解放。1950年8月,铜仁地区专员公署决定,将"印江县立初级中学"(1951年11月复校)、"思南县立初级中学"(人称"县中",1940年创办,址在城北关岳庙,即今思南师范校址)与"省中"合并,定名为"贵州省思南中学校"。
1951年,正式被省政府定名为"贵州省思南中学"。
196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全省6所)。
1980年思中再次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全省26所),面向铜仁地区西四县(思南、印江、沿河、德江)招生。。
1999年,被省政府确定为"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贵州省首批"计算机工程学校"。
2002年元月15日,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9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唯一一所办在县城的省级重点中学,且为面向全省招生的5所示范高中之一),并授挂“贵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牌子。
思南中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有高中教学班34个,学生两千余人。有教职工148人,专(兼)任教师128人、专任教师11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平均年龄40岁左右。其中:高级教师56人,一级教师54人;校长罗用飞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另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优秀教师8人、骨干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特级教师2人、骨干教师9人;地级教学能手6人;县级教学能手21人,县级“十佳青年教师”4人;校级学科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7人。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论文284篇,获省级以上奖励125人次。90%的教师均是省、地学科学会的会员(数学组全体教师都是省学会会员),杨晓敏、郝银昌等还被选为相关学科学会理事,苏正淮被选为常务理事。2000年以后启动了“乌江园丁工程”、“名师工程”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引进外地外校骨干教师、挑选优秀的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达40余名。思中的教师队伍正逐步走向年轻化、专业化和高层次化。
贵州省思南中学教育成果显著。解放后,为国家培养了4万余名毕业生,高考录取率一直位于全省前列。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论文518篇,获奖255人次。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1181人次,其中国家级141人次,省级一等奖120人次。2008年根据地区教育局评估:我校重点大学上线率、一般院校上线率和总上线率均为铜仁地区第一,重点大学录取率、一般院校录取率和总录取率也均为铜仁地区第一。保持了连续九年高考录取率位居地区第一,连续八年地区高考理科状元均出自我校,连续九年全国学科竞赛获奖全地区第一的记录。由于我校高考和学科竞赛等方面均取得好成绩,再次被评为铜仁地区教育教学综合质量(一类校)一等奖,教育教学目标管理考核(一类校)一等奖。2007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民国时期的思中(时称“省中”),共办高中7届,毕(肄)业221人;办初中13届,毕(肄)业1150人。1950年,“县中”合并到“省中”后,思南中学共培养高、初中毕业生3万多人,高考录取率一直位于全省前茅。全国解放不久的1954年,从思南徒步到贵阳参加高考(当时思南还未设考点)的32名学生中,思中占27人;其中录取的13人中,思中占11人。思中学生刘玉彩(女)当年考取中央体育学院。1959年,思中高考成绩在全省列为第三名;次年,省政府将思中定为省级(全省6个)重点中学。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1978年,高中二年级毕业4个班参加高考,其考试成绩名列铜仁地区榜首受到表彰。1979年,思中高二⑵班学生姚毅参加全省数理化竞赛获一等奖(物理科第二名)。1980年,贵州省政府再次将思中确定为全省(26所)重点中学。1991年,考入全国第一流重点大学人数创思中历史最高水平:高三⑷班杨廷洲,以545分的总成绩获全省文史类总分第一名并与同班同学陈炜吉吉 (总分524分)同时录取到北京大学经济系,独揽了北大经济系在贵州省招收的仅仅两名指标,填补了思中历届文科被第一流重点大学录取的空白;陈明以总分508分的成绩录取到中国政法大学。以上三名学生也是铜仁地区文科总分的前三名。思中理科考生,高三⑴班的覃岭以604分和邓世刚以590分的总成绩分别考入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这两个学生也是铜仁地区理科总分的前二名。2000年,重点院校的录取数相当于1986年的8倍(考生数仅为1.6倍)。其中陈守江以622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杜泽以572分的成绩夺得了铜仁地区文科状元,考入了南京大学。2002年,高考总录取率、重点大学录取率、一般本科录取率均居全区第一;600分以上有12名,居全区应届生第一;全区理科一、二、五、七、八名均出自思中,文科高考有2人(吕松、赵山江)均以599分并列地区第四名;全区理科第一名杜渊(667分)、第二名李林(658分)均被清华大学录取。2000—2003连续四年高考录取率、全国学生竞赛获奖数均名列全区第一。1979—2002年,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554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28人次、省级一等奖37人次。1979—2003年,思中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共计22人;考取各级体育院校20多人。30年代后期,思南地下党在优秀学生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15人。50年代,思中党支部从在校学生中发展了3名党员。1992年开办业余党校;1993年,发展学生党员1人。1999年,发展4名学生为中共预备党员,他们均已考取本科院校。2000年发展学生党员2人。2001年,发展学生党员3人。自2000年以来,思中连续四年保持在铜仁地区高考录取率第一名、全国学科竞赛获奖第一名,连续四年铜仁地区高考理科第一、二名出自思中;高考总录取率保持在98%。思南中学向以稳健求实、厚积薄发著称。近百年来,从思南中学走出去的学生中,有的到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新西兰、芬兰、加拿大、奥地利等国留学,成为科学家、名人;有的在国内成为专家、学者、教授、企业家、董事长、总经理、工程师、科技拔尖人才、劳模、先进工作者等等;有的在国家机关担任党政领导要职。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9年,思南中学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铜仁地区文、理科状元均在思南中学,高三(12)班罗巧同学以672的成绩荣获铜仁地区理科第一名(全省名列第
五名),高三(5)班田江玲同学以621分的成绩荣获铜仁地区文科第一名。思南中学上一本线337人,上线率45.7%,本科上线667人,本科上线率93.4%,其中600分以上15人,500分以上276人。思南中学突破连续十年铜仁地区高考成绩第一,连续九年铜仁地区理科第一名,连续四年文科第一名的记录。2010年思南中学726名应届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率94.5%,其中一本上线379人,上线率达52.5%(理科已达61%).600分以上20人,铜仁地区高考理科第二、五、六、八、九、十名出自该校,吴张松、龚坤同学已被清华大学录取。保持了铜仁地区高考总上线率、一本上线率连续十一年第一的记录。
2011年思南中学高考再创佳绩。789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率95.29%,其中一本上线387人,上线率达49.1%,600分以上9人(理科8人,文科1人)。刘昶同学以656分的成绩荣获铜仁地区第二名,全省第十名。铜仁地区理科第二、四、七、十名出自该校。
2012年我校834名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600分以上57人(其中理科54人,文科3人),本科上线率96.5%。陈山江同学以693分的成绩荣获铜仁市理科第一名(全省第十名),冉红丽同学以657分的成绩荣获铜仁市文科第一名(全省第十五名)。一本上线485人(其中理科447人,文科38人),上线率58.15%(其中理科上线率63.17%)。铜仁市理科总分第一、三、四、六、七、十名出自我校,保持了铜仁市应届生总上线率连续十三年第一的记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