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英雄 空余旧所

家乡区县: 湖北省江汉区

在历史长河的推进中,多少名人已成追忆,而他们的故居或消失,或依然屹立于城市的街头巷尾。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访那些命运各不相同的名人故居,看看他们来时的路吧。  詹天佑故居——保存完好对外开放

  詹天佑故居位于江岸区洞庭街51号,原汉口俄租界俄哈路9号。詹天佑故居建于1912年,是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由他本人亲自设计监造。古朴的青砖、木趟栊和满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关大屋。1912一1919年,詹天佑在此渡过他一生的最后7年。

詹天佑故居

  詹天佑故居是全国惟一完好保存下来的詹氏故居。整个纪念馆由主楼故居和附楼两部分组成,主楼故居为基本陈列、复原陈列和临时展览,附楼为办公区。该楼房用地面积782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主楼是一幢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大门为八字形麻石台阶,走廊和楼梯均居于正中,周围有三面回廊,上下呈内走廊布局。室内装有壁炉,屋顶为红瓦回坡屋面,设有阁楼和老虎窗。

  詹天佑简介:

  詹天佑(1861-1919)字达朝,号眷诚,广东省南海县民籍,祖籍江西婺源(原徽州婺源),他先后主持京张、川汉、粤汉等我国的早期铁路建设,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科技界先驱,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1905—1909年主持修建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着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毛泽东主席故居——原貌重建对外开放

  毛泽东主席故居位于武汉市武昌都府堤41号。1927年上半年,毛泽东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偕夫人杨开慧及子毛岸英、毛岸青在此居住。毛泽东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房。

毛主席故居

  在武昌都府堤41号,着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此处写成,毛主席还主持了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在此住过的还有蔡和森、郭亮、彭湃、夏明翰、毛泽潭、罗哲等。故居系一栋晚清旧式居民建筑,坐东朝西,面积436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四周为风火墙体,三进三天井。大门前据为单坡屋面,墙体有门捐装饰,大门有钉、钱装饰。内部隔断均为木板壁及格扇门窗。原房于1956年修公园时拆除,1967年重建,复原了毛泽东、杨开慧、蔡和森、鼓诉等所住房间,辟陈列馆对外开放。为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陈潭秋故居——保存完好

  在武昌都府堤20号(今江汉大学武昌分校内)。都府堤位于武昌解放路北段的西侧,其东原有司湖,清时在此筑堤,堤近都督府衙门,故名督府堤,亦称都府堤。清代末年,沿堤形成居民区,就叫都府堤大街,人们仍习称为都府堤。街为南北走向,南起自由路,北至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大门口,长560米,宽6至10米。

陈潭秋故居

  1922年秋——1923年春、1924年夏——1927年夏,陈潭秋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住于此。1983年,对故居大修,建成陈潭秋烈士纪念馆。在二楼复原了陈潭秋卧室,布置了“陈潭秋革命活动陈列”。可以一睹革命老人的生前光荣事迹。

  陈潭秋简介:

  陈潭秋(1896-1943),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湖北黄冈人。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任中共武汉地委书记、湖北区委委员兼组织部长。

  

miss neet(2015-04-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