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原名欢喜岭,清咸丰四年设“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取其“三纲五常”之意,得名五常。
五常种稻历史起源于1835年,清朝时期为皇室贡米产区。经多年的不断改革,栽培的品种最终由稀有品种、供应品种发展到市场流通品种。栽培方式由粗放式发展到计划、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有机的栽培模式。
五常东、南,北三面环山、一面向平原,是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是东南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寒流的交汇处,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差大于等于15摄氏度时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因此独特的气候为大米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种植基地选择黑土,草炭土,沙壤土。土壤PH值为6-7,含有机质 3%-5%,土壤结构好且透气性强、氧气全、进入水稻中的养分多。
水稻是长日照作物,五常年日照 2600 小时,水稻的生长关键季节日照可达 10 小时,满足了优质米对光照的需求,使稻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
水稻种植所采用的灌溉水,起源于大面积原始森林,由千万个山泉汇成的拉林河、牤牛河、溪浪河三大水系,水质甘甜且无任何生活、工业污染,是哈市引用水源,是名副其实的矿泉水种稻。
通过水稻研究人员经数年努力,培育出五优稻四号(稻花香2号)适宜五常当地的优质水稻品种。该水稻品种抗性强、产量稳、米粒青白透明、外观好、米味儿香甜、胶粘度在70左右,弹性适口、饭冷不回生。
正是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五常大米以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不进行销国内甚至出口日本。五常还吸引了类似中粮等大型粮油企业在五常设立粮食基地,专门生产高档有机米,售价达60圆每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