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石榴是陕西一大特产。它集全国石榴之优,素以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软鲜美,籽肥渣少,品质优良等特点而著称。名居全国五大名榴之冠,被列为果中珍品,历来是封建皇帝的贡品,享誉九州,驰名海外。
石榴不仅是一种美好的观赏花木,又是珍贵实用的果树。石榴花色艳丽,开放期长。仲夏花开红似火,赤诚映日照眼明,常作庭院或盆栽观赏植物。,中秋时节,石榴成熟,朱实星悬,金房玉隔,万子同苞,红似玛瑙,白若水晶,酸甜可口,令人垂涎,入口品尝,如晶粒玉浆。白居易曾写诗赞美:“日照血球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简直把石榴写绝了。凡来临潼的中外游客,都以能品尝到这里出产的石榴为一大快事。临潼石榴畅销国内各省市和港澳地区、东南亚各国,年出口量数10万公斤。
石榴,学名安石榴,别名丹若、沃丹、冉若、金罂、金庞、天浆、若榴等。原产伊朗和阿富汗等中亚地区。据《群芳谱》记载:石榴“本出涂林安石国,汉张骞使西域得其种以归,故名安石榴(‘涂林’,为石榴的音译,即梵语的Da Yima)”。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8年。所谓安国,即今之布哈拉。所谓石国,即今之塔什干。这就说明,石榴是在两千年前的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所以古人曾有“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唐代元稹);“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的诗句。梁元帝《咏石榴》诗中的“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正确地反映了这一史实。引种初期,石榴主要栽于京城���安附近御花园的“上林苑”和骊山的温泉宫(今华清池)内,是供皇子后妃观赏的。这就是最早的临潼石榴。后来才繁殖推广到全国各地。相传,武则天十分崇尚石榴。因此,石榴栽培在唐代进入全盛时期,一度曾出现石榴“非十金不可得”和“榴花遍近郊”的盛况。至今驰名中外的临潼骊山北麓长达15公里的石榴林带的形成,以及临潼石榴的出名,与骊宫园林的渊源不无结缘关系。算起来,临潼石榴已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了。
石榴为石榴科(Punicaceae)、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干高2~3米,分枝多,常带刺,小枝近方形。叶狭长,对生,全缘,浓绿光亮。花两性,有单瓣、千叶、重台之分,单瓣的结实。花色有火红、粉红、纯白、娇黄、玛瑙、纯紫、红瓣白边、白瓣红边等等,花着生于新梢顶端及顶端下叶腋间。花期5~7月,果熟期9~10月。萼筒与子房连生,形成果皮。果皮内通常分为6个子室,以薄膜隔开。每子室内有众多种子。种子的外种皮为肉质,有汁液,富有清香味,或甜或酸,是主要的食用部分。果实为浆果。《格物论》中有这样的记载:“石榴中如蜂窝,子如人齿,淡红色,光皎若琥珀,又有青白如玉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