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身为柑橘类水果,浙西的椪柑与浙南的瓯柑,虽相隔数百里,但都面临着同一个困境:低小散的传统农产品,卖难问题年复一年上演;土地产出日渐稀薄,橘农增收希望渺茫。
衢州种橘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编撰的《水经注》就有记载。而瓯柑的名字就带着浓浓的乡土印记,因温州古称“瓯越”而得名。数千年来,两地百姓依靠它们发家致富,延续繁衍。但为何到了市场经济发达的今日,它们反而成了“鸡肋”?面对传统农产品的取舍时,我们是不是更应回头看看历史,寻找原因?
柯城问橘,一问橘子如何去掉浮躁、重归美味,二问橘园如何面积变少、效益增高,三问橘农如何顺应时代变化、积极对接市场,问的就是传统农产品的突围路径。
而在今天的瓯越大地,当所有橘农已对瓯柑失去信心时,“森马”的到来,它对瓯柑附加值的挖掘和包装,对市场消费的引导,更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农产品蕴藏着的巨大潜力。
椪柑与瓯柑,突围的路径或许并不相同,但在传统农产品备受冲击的年代,它们都实现了华丽转身。
瓯柑熟了。
这个时节,瓯柑最闻名的产区温州三垟湿地里,果农把自家新采摘的瓯柑摆在了路边售卖。这个名字带有浓厚地域特征的水果,不知从什么年月开始,就以这种自然而略带散漫的方式出现在温州人的生活里。
在瓯海泽雅水库库区的龙头村,面朝清澈的水库,森马万客丰生态瓯柑园里的200亩瓯柑,也黄灿灿地成熟了。越来越多的客人慕名来采摘瓯柑,小小的龙头村迎来了一年中的盛事。
这时,南云常常要爬到如梯田般的瓯柑园里,接待各方客人,安排瓯柑的采摘储藏与加工。作为森马集团的副总裁,原本鞋柜里无一例外全是高跟鞋的南云,一脚从时装行业跨入了农业,鞋柜里的高跟鞋也让位给了易于爬山的平底鞋。
变化是从森马集团慈善分会2008年3月在龙头村造血扶贫建起生态瓯柑园开始的。头衔加上“浙江森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后,南云爱上了先苦后甜的瓯柑,也爱上了植根大地的踏实感。而瓯柑这一有着2400多年栽培历史的温州名果,也因为南云和她的团队,开始了一场突围实验。
缠缠绵绵:苦与甜
瓯柑的滋味一直很特别。初食时有微微的清苦味,入口后咀嚼,却又先苦后甜,也有人叫它“苦柑”。
爱它的人,说是家乡的味道,“先苦后甜堪品味,个中三昧似人生。”不爱它的人,觉得口味不好,嫌它与甜蜜蜜的别种柑橘比,缺乏竞争力。
在南云的眼里,瓯柑甘甜中带一丝清苦,恰恰是独特个性所在。此前有一种说法人云亦云——瓯柑消费人群多年来局限在温州地区,正是由于它的苦味无法广受欢迎。南云很尖锐,她认为只是产业的低端化让瓯柑背负了“污名”。
一争辩起这个,南云语速都快了三分:为什么苦瓜这么苦,全国各地有这么多人吃?好多人还夸它保肝护肝滋味好;为什么榴莲的味儿这么大,会有这么多人追捧?还大大强调榴莲炖鸡的滋补作用?
瓯柑的苦,苦得很“高端”。其实早在多年前,温州特产部门和专业研究机构已经为瓯柑的清苦“正名”:瓯柑苦味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新橙皮甙和柚皮甙,对动物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成分有降压、降温、耐缺氧和增加冠脉流量等药效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