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设置的新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北依鹿邑县,西连淮阳县,南接沈丘县,东南和东部与安徽省界首县、太和县和亳州市为邻.县境总面积1471平方公里.辖8镇12乡,501个行政村.总人口122.3万人,耕地168万亩.
县境属黄淮平原,地处黄河冲积扇南缘.海拔在35.6米至43.8米之间,由西北向东南稍呈倾斜,坡降为七千分之一,地势平坦,土质粘重,适且多种农作物及林木生长.黑茨河、黑河、新蔡河、皇姑河、油河(清水河)流经境内,地下水位较高,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加上河道支流及人工开挖的沟渠,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率高,排灌比较方便. 本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长.年平均气温14.6℃,年平均日照时数2258.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18千卡,是河南省太阳辐射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738.6毫米,年降水量在600至900毫米的年份占59%.年平均无霜期223天,80%的保证率为202天.大自然所提供的这些有利因素,为当地各种生物的繁衍成长,尤其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条件 .近几年来,郸城加强了以打井配套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前拥有大型深眼机井23340眼,平均60亩地一眼井,机、电、井配套24930套,在连续干旱的情况下10天可浇一遍,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县境内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既有亚热带生物,又有北寒带生物,可谓天赋独厚,物产富饶.植物方面,仅粮、棉、油、烟等主要农作物,就有29属、240多个品种.粮食以小麦、玉米为主.1983年被国家农牧渔业部定为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红薯生产历史修久,栽植普遍,高产稳产,原为食用佳品,现为经济作物.曾远销东北各省和新疆等地.烟草发展迅速,年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亩产烤烟150公斤,品质优良,1984年被定为华中烟叶开发基地县.水生植物的吴台莲藕,以节长、粗壮、脆嫩、味甜著称,清代《鹿邑县志》早有记载,是当地土特产之一,每年入冬至初春,内贩外运,不绝于市.野生和栽培的药用植物也很多,收获量较大的有荆芥、生地、薄荷、栝楼、大青根、王不留、地骨皮等,多达189种,年提供商品药材80万公斤,为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动物方面,牛、马、骡、猪、羊、鸡、鸭、鹅、兔的饲养极为普遍.大家畜以黄牛居多,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一般为南阳黄牛及其杂交种,搞病力强,繁殖率高,耐粗饲,不仅役用性能好,而且皮肉兼用,经济效益高,很有发展前途.秸杆养牛示范县,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郸城被授予“河南省秸杆养畜先进县”和“河南省畜牧推广先进县”.范项山羊均为槐山羊,其板皮称为“槐路皮”(又称“汉口路板皮”),皮毛短密,纹理细微,厚薄均匀,板质坚韧,以质优闻名,是国际市场的畅销货.1976年以来连续10年每年收购出口10万张以上,1978年被河南省定为山羊生产基地县.1980年、1981年收购量均超过30万张,获国家对外贸易部、农牧渔业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颁发的奖状.1983年在北京“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展出,深受有关部门和外商赞扬.桑蚕饲养也较有名,1977年收茧量曾达到5277市担,在河南省名列榜首.此外,还拥有较丰富的害虫天敌资源,据调查,共有燕子、黄鼠狼、猫头鹰、蝙蝠、青蛙、瓢虫、蜘蛛、草青蛉、赤眼蜂、步行虫、螳螂等25科、182种,对发展农作物的生物防治非常有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