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郑小霞,相信喜欢潮剧的人会联想到潮剧舞台上六月飞雪的窦娥、温柔如水的金花、美丽善良的白玉凤、舐犊情深的窦姬等人物。的确,被誉为潮剧第二代“五朵金花”之一的郑小霞,是潮剧青衣行当佼佼者,从艺以来扮演的一个个熠熠生辉的艺术形象,成为海内外观众心中难以磨灭的经典,定格在潮剧艺术长廊之中。
从汕尾陆丰黄金海岸线走出来的郑小霞,自小听惯海韵潮声,凭着海的灵气,十多岁时已出落得袅袅婷婷,聪明灵秀,是学校的文宣活跃分子,对艺术有着美好憧憬。
1976年,文艺事业迎来发展的春天,久负盛名的汕头戏曲学校在潮汕各地的招生受到众多少男少女的“热捧”。郑小霞在数以千计的考生中一路闯关,成为12名幸运儿之一,被戏校吸收为潮剧表演专业学生,开启了她与艺术同行的岁月。
初进戏校的郑小霞,首先面临的是语言关。众所周知,潮剧发音以潮州方言为主,讲究标准规范、字正腔圆,这对操着一口陆丰“乡音”的郑小霞无疑是一道屏障。那段日子,郑小霞就像牙牙学语的孩童,重新学起潮州话,每天跟着老师练发音、学潮剧。当时戏校刚复办,条件很苦,校址就设在与汕头市区一海相望的石山上。郑小霞常常天刚拂晓便一个人跑到山坡上,对着大海练声、吊嗓,寒暑不更,风雨不改。
冲过语言关,继而又接受行当的挑战。求艺三载,风光旖旎的石峰上,留下郑小霞密密前行的青春脚印;千百个日子,见证着她在艺术上一步步的成长。
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jopon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