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眼镜发展史

家乡区县: 江苏省丹阳市

丹阳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但是由于晚清之后水旱连年,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打击。建国后,丹阳曾先后创办了制绳、五金、制鞋等集体工业企业,但是进入文革后,这些人民公社和生产队企业均遭到了批判、限制,发展严重受挫。
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一批从上海、苏州眼镜厂下放返乡的技术工人在社队的组织下在丹阳的司徒镇、大泊镇开始尝试进行眼镜制造,迈出了集体创业的第一步。由于当时对眼镜的生产技术和资金投入要求都不是很高,同时整个市场货物严重短缺,所以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整个眼镜产业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
从这些小型的、原始的创业尝试开始,丹阳渐渐出现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同时在这个时期,中央由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大力发展全国经济,相对宽松的环境也促进了社队企业的发展。在“窝棚眼镜厂”的带动下,丹阳的眼镜厂也在多个社队兴起,眼镜厂从一厂排号直到十几厂。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1973年3月,司徒镜片厂成立,当时有员工26人,全年年产值3.1万元,而这家当时仅有26名员工的企业就是现在全国最大的眼镜生产企业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的前身。
到了1979年,这家司徒镜片厂更名为司徒眼镜厂,同时扩大了厂房规模,1982年,这家企业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一百万元,并同时更名为了丹阳县眼镜一厂。
与此同时的几年,随着政策的放宽,特别是允许私人办企业后,丹阳一些集体企业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纷纷离厂兴办企业,并逐步形成了由眼镜原料配件、镜架制造及电镀、镜片生产及加硬镀膜、眼镜机械、镜盒生产、印刷、包装等企业组成的一个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丹阳眼镜产业从此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何沁雪(2015-04-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