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瑰宝——木雕

家乡区县: 浙江省东阳市

      东阳木雕,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它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瓯塑“并称为”浙江三雕一塑“。在雕刻艺术中的木器雕刻中,以浙江东阳为最佳。北京故宫、明清皇陵、杭州灵隐寺及名庙豪门等处精美的木雕,大都出自东阳木雕艺人之手。因此,东阳被誉为中国“木雕之乡”。

      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据东阳《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明代盛行雕刻木板印书后,东阳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主要制作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至清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当时约有400余名能工巧匠进京修缮宫殿,有的艺人被觅选进宫雕制宫灯及龙床、龙椅、案几等、后来又发展到在民间雕刻花床、箱柜等家具用品。东阳木雕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形成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现存有卢宅"肃雍堂"和白坦"务本堂"、马上桥"一经堂"等明清古建筑及"千工床"、"十里红妆"等家具。

      辛亥革命以后,东阳木雕转向商品性,木雕艺人制作的工艺品及箱柜家具被商人买去远销香港、美国、南洋等地,形成东阳木雕产品的盛期。抗日战争时期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阳木雕曾一度凋零,产品滞销,艺人失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流散在各地的木雕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社。1954年又成立了东阳木雕厂,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七大类三干六百多��品种。其中木雕屏风、挂屏和立体艺术台屏等艺术性较高的欣赏品是而今东阳木雕行业在传统浮雕工艺形式基础上的一个创新。

      东阳木雕设计非凡,用料讲究,图案精美,技术高超,久荣不衰。它是中华民族宝贵遗产的组成部分。历经千年锤炼,东阳木雕历史积淀深厚,可谓化木为奇。称得上:巧雕饰,鬼使神差;寓教育,内涵文明;聚艺术,雅俗共赏。其多层次浮雕,散点透视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具有鲜明的特色。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有人这样评价东阳木雕:”雕花的门窗,雕花的床面,雕花的桌椅,乃至雕花的箱柜……千家万户东阳人无不讲究精彩。未经雕琢的,木头还是木头,一经雕琢了,木头不再是木头;就像一个人成为一个人,少不了几番风雨,几度春秋。谁在创造奇迹?就问东阳人的一双妙手。该留下的留下,该屏弃的屏弃,只因为生活不能全盘照收。雕琢的是一个个日子,精彩的是一段段岁月。“

       

      凝望着一幅幅木雕作品,我仿佛站在历史的回廊中,黑白的画面呼啸而过,生动并深刻着。活灵活现的人物,喧嚣而热闹的场景……一一为我展现着木雕师眼中的那个时代剪影。

吴倩楠(2015-04-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