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寨古村落是由石寨、新寨和忠贞祠三部分构成。
一、人杰地灵说石寨
石寨,一部用石头写就的历史;
石寨,一个磊筑传说的古村落;
石寨,一块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
走进石寨,古风扑面,如同翻阅一本神秘的古书……
固若金汤名不虚
前有螺河蜿蜒,背有群山耸峙。平畴百里的绿野中,几座小山冈绵绵相连,酷似一只趴着的狮子。一座古寨静卧其上,与北面的千年安陆古县遗址环珠寨遥遥相望——这便是陆丰市大安镇石寨村。
石寨村是黄姓集居地。座东向西,依山而筑。有着鲜明的古代农业文明和岭南地理文化的特征。从建筑的整体格局,到安全防卫设置,石寨村都堪称一个奇迹。
寨墙周长约700米,高10米,基础部分由石板条垒砌,足有3米高,上部分用三合土夯就。墙宽4米,墙体3米以上分内外墙,内外墙之间有2米宽的“马路”。外墙遍设碟口和炮眼。分设东西南北四门,距城门四十米处两旁各设墙头堡。自生自长的平抛(音)诗意盎然地倒悬城墙上,不但让斑驳沧桑的墙体呈现绿色的生机,而且还起了保护的作用,这正是几百年城墙不老的秘诀。
西门城墙上方,嵌着一方石匾,上书“石城”的两个漆金大字,系黄氏先祖手迹。 城内民居,一路依寨墙走势呈圆形而筑,一路依山势高低而建,层叠有序。两路中间一条依山势而筑的主村道环穿全村,次要巷道与主巷道两端相连,构成庞大的村道网络。民居建筑结构大都属“三间过二伸手”,通俗而实用。
处在同一样层面的房屋,分列两边,门当户对,巷道的两端筑有院门,与环城巷道相连,俨然成了“城中城。”若遇外敌或盗贼闯入,两端院门关闭,自可“瓮中捉鳖”。
在寨内制高处的巷道旁,有一通体漆黑巨石,上钝圆下肥硕,状若蜘蛛。仔细观察周围巷道的走向,可发现周围巷道都以蜘蛛石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性纵向分布,横向的巷道又交错穿过纵道,使整个寨在布局上呈现成一张巨大的蜘蛛网。
据说此寨属蜘蛛地,故成此局。 位于山顶上的南门与东门相联相通,南门置于寨内,过南门向左拐走数步便是东门。东门之上有小楼名叫朱紫楼,寓意紫气东来。楼上左右门将两端城墙联接,地面两侧有台阶通往楼上。楼上楼下各有一幅对联。在封建朝代,只有皇宫皇城才能开全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将南门隐于寨内,既达到开全四门的目的,又不致触犯皇威,足见石寨先人的聪明睿智。南门楼上置魁星爷祠(文昌爷),每年正月村里要举办隆重的祭拜活动,还举行麒麟烟花表演,煞是热闹。
东门外是一片开阔的山地,出东门使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空地另侧是陡壁,如一座山被削去另一边,易守难攻。石城的地下排水系统设计,亦可谓一绝。留心脚下走过的巷道,石板下隐约可见又深又宽的排污暗渠,因山势呈螺旋状。各暗渠由高到低汇入环城巷道主暗渠,再流向寨外直通鉴湖。全部以条石铺砌的巷道,清理下水道淤塞极为方便。
暗渠不但是排污设施,还是秘密通道,渠内可匿藏数百人马,非常时期,若城寨被围时还可派人由此道秘密潜出,向外通风报信。村人有一种说法:蜘蛛石周围三百米无蚊蝇。那么蚊蝇是让蜘蛛吃了吗?当然不是,其主要原因:一是寨内居民讲究卫生,不乱丢垃圾;二是寨内有通畅排污系统。 以现在的标准衡量,石寨村的排水和防御系统仍是一流的。
几百年前,有如此先进科学的建筑构想,先人的智慧超乎想象。
请投我梧桐子,然后私信我,我一定全五颗回投你所有文章!
投完私信我吧,谢谢我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jopon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