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翠湖,原称“菜海子”,因湖东北有“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又名“九龙池”。清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于湖中建碧漪亭(俗称海心亭),水光潋滟,绿树成荫。唐继尧时在湖中筑有东西堤和南北堤,把湖一分为四,湖中有海心亭,西侧有观鱼堂,东南有水月轩。翠湖堤畔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
“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被誉为镶嵌在昆明城的“绿宝石”。 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这里还属于城外的小湖湾,多稻田、菜园、莲池,所以又叫“菜海子”。因东北面有九股泉,汇流成池,又名“九龙池”。至民国初年,改辟为园,园内遍植柳树,湖内多种茶花,始有翠湖的美称。翠湖在元代以前,是临近滇池潘家湾的一个湖湾,李专《菜海行》诗中说:“昆明池水三百里,菜海与之为一体。菡萏之国蛟龙窟……”翠湖涌出之泉水,直接入注滇池。
方国瑜先生考证:“元初以前,滇池湖岸西阻山麓,其北、东、南三面,自碧鸡关下高峣村,经上普坪村、眠犬山下夏家窑团山南麓、梁家河村、菱角塘、潘家湾、土桥、官渡、海燕村、石寨山下金沙村、昆阳城边旧校场,以至海口。”(见方国瑜《元史·赛典赤传概说》)
亭西侧有建于嘉庆年间的莲华禅院和放生池,是有名的“濠上观鱼”处,如
今禅院变为游艺宫,“放生池”成了一座水上园林;西北角有“来爽楼”,设有流冰场;西南角是“葫芦岛”;棕榈挺拔,东南角有一个由三个半岛连成的大花园为“水月轩”花木繁盛;东北角有“知春亭”,逢节便有人聚此对唱山歌,别有一番情趣。如今的翠湖之美,又增添了雪白的红嘴鸥,从头年11月到次年3月,成群地从遥远的北方飞到这儿过冬,一年一度,从不间断。“翠湖观鸥”已成为昆明热门的景观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