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北京3月12日讯:丰富的物产资源让广西来宾获得了“广西煤都”、“中国糖都”、“世界瑶都”的称号,也带来了高额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换,原有的支柱产业也成为了传统产业“老、大、难”问题。
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重点推进“双核驱动”战略,来宾市作为广西“双核驱动”战略和“南柳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面临着重大历史性机遇。作为历史文明久远的年轻城市,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来宾该将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突破产业转型升级难题?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来宾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打造广西“双核驱动”战略重要节点城市。”广西来宾市长白希说。
1、适应新常态 赢得城市创新发展
新常态下,发展是第一要务。主动适应“三期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规律特点,正视经济下行压力,通过改革创新,加快经济转型,才能赢得城市的创新发展。
来宾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冶炼、电力及糖业是来宾的三大支柱产业,但随着市场价格、原材料等因素的制约,产业运营举步维艰,并成为传统工业中的高耗能产业。“新常态对于来宾市具有特殊意义。”白希表示,“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来宾若要获得高效的经济效益,就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白希提出,作为一座新兴城市,来宾在转型中,要坚持“大兴产业、完善提升、聚集人气、控制规模”和“调整型、追赶型、特色型、绿色型”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工业发展,围绕提质量增效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三大新兴产业,重点解决工业用地等瓶颈问题,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企业水平。
在农业发展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动来宾市从农业大市到农业特色市,再到农业强市的跨越。解决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质量效益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实现向现代化农业转型。
2、扶贫攻坚 探寻脱贫致富新路子
来宾是广西建市较晚的城市,白希介绍说:“来宾过去全是农村,扶贫攻坚任务很重。”
2011年进入“十二五”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以来,在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来宾市扶贫开发工作紧紧围绕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以“跳出扶贫抓扶贫”的大扶贫理念和“思路大调整、资金大整合、帮扶大发挥”的总基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重点,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近年来,来宾市大力发展甘蔗、优质水果、茶叶、大鲵、家禽、家畜等农业项目,按照“选好产业抓扶贫,搞好扶贫促产业”的工作思路以及“一县一品”的工作目标,培育重点扶贫产业,通过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贫困村脱贫致富典型,同时以产业发展为中心点,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易地扶贫搬迁创出“来宾模式”,“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顺利推进,来宾市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和农民的生活,让群众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距离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五年,对于后发展城市来宾说,压力很大。但是,白希仍然给出了一个坚信的答案,“只要我们有信心,在新常态下,坚持‘环境立市、工业强市、城建塑市、农业稳市、商贸旺市’的战略思想,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上规模的步伐,努力打造广西发展特色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标兵,全力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定能书写出辉煌篇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