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凤城河风景区,依傍凤城河,以水为脉,以人为魂,集中而又完整地体现全国不多见的一种都市水韵,是江苏省现存的为数不多的较完整的千年古城河。泛舟河上,您会充分领略到“州建南唐”的历史厚重。
凤城河畔,望海楼、桃园景区内30多个景点汇集了泰州历史、戏曲、民俗、商贾四大特色文化。景区内核心景观望海楼,望海楼始建于南宋,南宋绍定二年,距今恰为七七七年。七起同音,连出三声,必含天意。此楼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相传康熙年间重起之时,始则大雨雷鸣,继则晴空鹤翔,民众惊视此象,以为大吉之兆,便愈加敬重此楼。最近之毁在抗战初期,亦为战火之祸也。可见此楼命运,实乃中华民族兴衰之表征。值此故国盛世重开,泰州百业兴隆,望海楼岂有不重起之理? 明清重建,更领江淮雄风,国学大师文怀沙老人称其为“江淮第一楼”。
江淮第一楼——望海楼2006年5月,泰州市规划局立项重建这一名胜古迹,今年十月,望海楼基本竣工,从而成为体现泰州历史的景区公园。望海楼西侧为文会堂。史载文会堂为北宋滕子京初建。当时,范仲淹在泰州任盐监,二人常与胡瑗、周孟阳、富弼等人在文会堂吟诗唱和。滕子京谪守巴陵江淮第一楼——望海楼郡并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应嘱写了《岳阳楼记》。范仲淹与滕子京,早在泰州文会堂就以文会友,结有诗缘。新建的文会堂为宋式歇山五开间建筑,恢弘大气。堂前辟文正广场,中立范仲淹青铜塑像。青铜塑像前有一巨石,上书“文正广场”四江淮第一楼——望海楼字。广场东侧植有一棵稀有罕见的五干同根、连体合株的红果冬青树,特称“五相树”,寓指北宋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吕夷简五位当朝宰相都曾在泰州为官知政。由此可见,宋代泰州人文之盛。赵朴初在为泰州所作的词中曾以“文昌北江淮第一楼——望海楼宋,名城名宦交相重”高度概括。
古代望海楼这所以成为泰州名楼,还与历代文人写的登望海楼诗篇有关。明代刘万春曾作《登望海楼》一诗,诗日:落日凭栏望眼开,苍茫气色接蓬莱。千家为灶孤城合,万里帆樯一水回。不见秦鞭驱百去,空闻汉弩射波来。即今过客知多少,可有元虚掞藻才。
在重建的望海楼中,有一气势恢弘的“海天旭日”大型瓷壁画,画面是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将望海楼映照得分外妖娆,此画为泰州名画家吴骏圣所作,由江西景德镇瓷厂烧制而成。在望海楼北侧,有州城遗址和城墙,还有铜制的泰州的老地图,游人踩在地图上可寻觅到古城的各个地名。
应泰州市人民政府之邀,北宋著名诗人范促淹第28代孙、原《人民日报》总编辑、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为我市重建的望海楼作《重修望海楼记》碑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