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慈惠石柱

家乡区县: 保定市定兴县

释迦牟尼塔位于定兴县杨村乡房家庄村东南十三公里的拒马河南。该塔建于金崇庆元年(1212),原通高三米。《县志》“金石”卷记载:“舍利塔在房家庄永泰寺前,刻佛顶尊腾陀罗尼经”。该塔又称释迦牟尼塔,为永泰寺僧人所立。永泰寺早期毁于战乱,塔亦倒塌。现存部分有石塔底座为八棱柱体,各面刻有吹、拉、弹、奏各种乐器人物造型,汉白玉石质,已倒塌,埋于地下。一九八七年,该塔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义慈惠石柱位于河北省定兴县石柱村。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至永安元年(528年),杜洛周、葛荣等率众起义,转战于定兴一带,后来战败,当地人民将起义军将士的尸骨合葬一处,并建立了纪念物,初为木质,北齐官府易木为石,并在柱上雕刻《石柱颂》,为朝廷歌功颂德,此即义慈惠石柱,又名北齐石柱,柱上所刻的《石柱颂》在客观上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历史史实,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义慈惠石柱坐落于定兴县城西北二十里的石柱村,柱身上刻有“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

因建于北齐时代,所以也被称为北齐石柱,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柱造型奇特,雕工粗壮有力,是遗存至今难得的北朝时代的艺术佳作。石柱用石灰石累迭而成,通高6.65米,分基础、柱身和石座三部分。柱顶还有一座殿堂模样的石屋。 此石柱不仅设计精美,雕刻细腻,造型奇特,而且刻在石柱各面的“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此文共3,400余字,记叙了自北魏孝昌元年至永安元年间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颂文虽是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所写的,但它却反映了当时农民起义波澜壮阔的伟大情景。

广明石塔位于定兴县城东南二十五公里北南蔡乡大留村,建于金泰和三年(1203)。

现塔高二点七米,基石上为八边形实柱体,下方正南面刻有尖拱形佛龛,龛内刻有佛像,结跏趺坐禅于莲花座上。定兴县志载有广明石塔记。   广明石塔为十三层八角形石柱,每层相接部位都用莲花石座相隔,给人以高大壮观之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四清”时被拉倒,后由当地群众立起一节,其它大部均散存该村各处。一九九六年村委会将该塔重新恢复。   一九八四年八月,该塔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义慈惠石柱又名《北齐石柱》。全称《标异乡义慈惠石柱》。在定兴县城西十公里高里乡石柱村。

   石柱原为木质,建于北宋永安年间。北齐武成帝(高湛)太宁二年(562)四月十七日由皇帝降旨由官府建,并易木为石,刻“颂文”于石柱上。保存完好。  

 石柱通高六点六五米。柱身刻有“标异乡义慈惠石柱”大字题额,题额左边下方有“大齐太宁二年四月十七日省符下标”题记。柱身四面刻“颂文”约三千余言。石柱分基础、柱身和石屋。基础是一块大石,东西两边各长二米,南北两边略小。基石上有覆莲坐柱础。莲座包括方台、枭线、覆莲三部分,为一宽约一点二三米方石,高约零点五五米。柱身上部方形,下部四方略切四棱形,成八角形,由四块浅棕色石灰石累迭成。柱身上端置一长方形石盖板,盖板底面刻莲瓣、圆环、古钱及花果等纹饰。石屋建盖板上。石屋系一石雕小屋,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庑殿顶,并刻有屋顶、檐、角梁、斗、阑额、柱子等,前后当心间刻佛像,两次间刻窗棂,似一座三间殿宇模型。它的雕刻风格以及柱子卷刹收分等建造手法,是研究我国隋唐以前建筑形式宝贵实物资料。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tianying

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35155688.html

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5087767617

微博主页http://weibo.com/5087767617/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number

网络营销词典求关注http://www.wm23.com/wiki/uc/88228.htm

 

 

叫等等(2015-04-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