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灯佳节灯火明

家乡区县: 石家庄市井陉县

井陉县长岗村,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传统的“金灯节”,从古至今,相沿成习。“金灯节”的来历,众说纷纭,但终究不外乎两种:一说是搞“雩祭”,祷告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平安。二是说实习和演练之举。

 “点金灯”需事先制作金灯盏,也叫灯碗。制作时,先将米面上笼蒸熟后捏成灯碗。高1.5寸,底呈圆形,中间带亚腰,顶部为圆开带沿,用棉花裹一火柴棍搓成灯捻,插置于灯碗正中,以备点燃。

 “金灯节”到来时,通常摆金灯四桌。第一桌摆在龙驹老母庙前的玉皇殿前,其余三桌摆在龙驹老母庙后院场地宽阔的大觉寺院内。每桌摆金灯12行,第行10盏,每张桌子中央摆一盏形如持棒美猴王的灯碗。每桌摆120盏,三桌共计360盏,寓意一年360天日日平安。

接下来便是转灯,先将灯碗全都添满油,然后将灯逐一点燃。花炮燃放,金灯齐亮,熠熠闪光,使人犹如进入了迷宫,置身仙境之中,令人陶醉,流连忘返。人们竞相簇秀参灯、观灯。转灯时善男信女围绕金灯敲打着太平鼓和其他乐器边转边唱。一神汉手持短刀边转边w,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技艺精湛,围观人群喝彩声如雷。随后观灯人群开始转灯,转一两圈后站在灯的四周观赏金灯和各类技艺表演。

金灯盏靠燃食用油照明,一晚需添油两次。灯油即将燃尽时,人们等待着金灯节最后的高潮——抢灯碗。现在会头们对抢灯碗进行改革,由抢就分。由专人维护秩序,将灯碗收拔在一起,按人们先来后到的顺序进行分发。由黄米面作成加之两次添油由灯火烘烤的灯碗,外部松软内壳焦黄,食用香甜脆面不腻。不少中青年人分到金灯达自己舍不得吃,赶紧送回家分送给老人或孩子。

“金灯佳节灯火明,男女老幼转金灯,扭扭腰腰踢腿,金灯玉碗吃个得(音dei,好的意思)。”从这首民谣中和现场观摩可以看出,“金灯节”正在变为一种群众性的文体活动。

电商—杜娇娇(2015-04-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