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揭西棉湖镇的历史沿革

家乡区县: 广东省揭西县

历史沿革


棉湖镇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古名道江,后因镇东南面的云湖两岸盛产木棉,改名棉湖,素有“上田肥美,良物殷饶,衣冠之族,弦诵之家,甲於通邑”之誉。

明洪武三年(1370年),揭邑辖之湖口巡检司官署由东园洲仔村迁至棉湖,辖霖田都。

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棉湖设佐堂,辖区长80里,宽40里,为揭阳县之重镇,后曾称棉湖市。

民国期间,为揭阳第三区署,辖蛟龙、东园,阳夏,塔头,共安、和顺、金坑、鸿江、钱坑、月锡、河内、凤湖、逢三等13个乡。

革命历史

棉湖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最重大事件,要数上世纪20年代的“棉湖战役”,而这一战役直接指挥者就是后期成为国民党要人的何应钦。

1925年,蒋中正、廖仲恺、周恩来等两次率领东征到棉湖,曾住宿兴道书院。

1926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在湖西祠堂活动。

1928年何石、卢笃茂等人直接到湖西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同年5月,湖西成立农会,建立苏维埃政权。建国后,湖西、花园村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评为红色游击区。兴道书院、湖西祠堂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国后

1949年11月成立棉湖人民政府。

1950年5月改为棉湖镇人民政府。

1958年与东园、凤江两乡合并为棉湖人民公社。

1961年,原棉湖人民公社拆出凤江、东园、塔头、甲浦 个人民公社,棉湖镇自成一个人民公社。

1972年,原东园人民公社的下浦、境潭,甲浦、上浦、厚埔5个生产大队划属棉湖镇人民公社。

1975年,原属普宁县的贡山、四乡、湖西3个生产大队划属棉湖镇人民公社。

改革开放后

1983年开始,棉湖镇人民公社改称棉湖镇。

1996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中心镇之一。

2006年7月-2007年1月,棉湖镇党政带领群众冲破传统旧习,在占地1500亩的“祖坟禁地”上大搞工业开发,先后将7000余座祖坟迁入了新建的村公墓(骨灰楼)。截至五月底,这一祖坟地上新建成的园区已引进工业项目20个,投资总额近5亿元。此举不仅为全镇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新农村建设和推进殡葬改革谱写了新篇章。随后,开发区“三通一平”工程迅速得以铺开,如今,这片昔日乱坟岗已初步建成一个占地面积2491亩,区位优越、布局合理的生态型工业示范基地——棉湖鲤鱼门工业集中区。已有投资1.5亿元的揭阳市华粤公司、投资1.3亿元的广东钢精不锈钢厨具公司等20家企业先后落户,总投资额已近5亿元。

至2007年,有湖西村、贡东村等二个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甲埔村、上埔等二个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2009年9月25日,投资6亿多元的曙光新城,在揭西县棉湖镇隆重开工。这是揭西县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一项重大举措。

智联团队(2015-04-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