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双塔,是涿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涿州城内东北隅,现属双塔办事处天桥街辖区。涿州双塔再现“双塔晴烟”两塔南北对峙,南塔称“智度寺塔”,北塔称“云居寺塔”,双塔因寺得名。但两座寺院不知毁于何时,各仅存佛塔一座,合称“涿州双塔”。双塔均为八角形砖仿木构楼阁式舍利塔,南塔五级,通高44米,始建于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北塔六级,通高56米,始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双塔时代特征明显,颇具辽代建筑风格,在国内有一定影响。涿州双塔是中国现存辽塔中保存较少的楼阁式砖塔,完全模仿木构楼阁,做工辽代双塔精细,内部结构为套筒式,塔内各层均设八角形回廊。
2001年06月25日,涿州双塔作为辽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据史料记载,双塔在辽、金、明、清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民国十六年(1927)晋奉大战,此塔遭炮击造成东侧墙体部分残缺。1976年唐山大地震,塔顶坍塌,塔体开裂,又经多年雨水冲刷破损加剧;云居寺塔也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2001年由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资,双塔之一的智度寺塔开始进行修复。2004年下半年主体双塔晴烟竣工。同时开工修复云居寺塔,2006年双塔主体工程完工。2010年11月6日,河北涿州具有千年历史的智度寺塔、云居寺塔修复竣工,史上著名的“双塔晴烟”美景再现。
双塔晴烟
据说,晴朗的天日,在涿州双塔顶部周围总能看到几缕晴烟,是为“双塔晴烟”。有诗为证“丰碑犹自纪金辽,双塔凌增逼九宵,佛火不明铃语寂,晴烟几缕逐风飘。”“双塔晴烟”的另一说法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远看双塔正象几缕青烟在蔚蓝的天幕上袅袅升起。双塔晴烟,确有人眼见,尤以七六年唐山地震时见者居多。当这种现象不能解释时,离奇的说法便随之而来,什么“东海之眼”、“不祥之兆”、“灾云绕顶”等等。后来,听专家们介绍前不久河北昌黎塔也曾冒烟,当时人拉攀至塔顶,从青烟中抄样得知:烟的成分是一种名叫“稻麦蚊”的小昆虫,它喜好群居于高大物体之顶端,天气炎热时,更是如此。这些昆虫密集一处,上下盘旋,远远望去,倒象是缕缕烟云……涿州双塔冒烟的原因,也应属这种自然现象吧!
风云双塔
关于双塔的修造,涿州民间流传着美丽的传说:大辽萧天佐和萧天佑为两条恶龙转世,死在涿州城东北,两座坟变成了俩海眼,黑水淹没了七村八寨。天上的神女——姑嫂二仙要修两座宝塔把海眼镇住。小姑修北塔,嫂子修南塔。天才四更,修了五层,这时嫂子的小孩哭了,嫂子只好给孩子喂奶,鸡叫时小姑修完了六层,末了把针锥安在塔尖上。而嫂子呢,一听鸡叫慌了神,抄起盖锅的锅盖扣在了塔尖上。因此,北塔高一层,塔尖是个针锥,南塔少一层,塔顶是圆的。双塔因此也被称作“姑嫂塔”。
“乾隆出对,刘墉作答” 还有一则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到涿州,老远就瞧见了双塔,而城外是一片金黄的油菜地。乾隆给刘墉处对子:“郊外黄花似金钉钉地”,刘墉则对下联:“城内双塔如玉锥锥天”
双塔是涿州标志性的历史建筑,是北京以南的著名古迹,为方圆二十里内举目可及的天空轮廊。双塔积淀了涿州近千年的文明,展示了自身悠久的文化传承和绚丽多姿的人文风貌。双塔造型优美,历代赞咏者甚多,“双塔晴烟”为涿州八景之一。其中云居寺塔一反佛塔用奇数惯例而采用偶数,使得国内佛学界、文物界、建筑学专家一直未解其中玄机,更体现了双塔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