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古称容州,地处广西东南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辖县,东经110°15′—110°53′、北纬22°27′—23°07′之间,是杨贵妃的故乡、沙田柚的原产地,也是广西最大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共70多万人。
容县地貌类型复杂,各种地类兼备,有堆积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河流两岸为狭小的平原台地,山地丘陵向中部逐渐下降,呈中山地、丘陵、台地、平原递次分布,在中部的槽谷地带,丘陵起伏,沟谷纵横,地表切割强烈,无平坦辽阔的平原。
容县县治设于容城, 以县治为起点,陆程由公路至玉林地区驻地玉林市为57公里,公路铁路兼程至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为343公里,从公路直达南宁为340公里;公路至梧州为162公里,至广州市为414公里。水程由绣江下航经藤县,苍梧县至梧州市为 203公里,从容信公路至广东省信宜再往雷州半岛之海安,里程为424公里,再渡海即至海南省之海口市。
秦朝,始皇在岭南置三郡后,容县地属象郡辖地。[2]
汉初属南越国地,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容县属合浦郡合浦县地。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将县境东北部之自良、古旺、大里、同江、思旺一带划出在苍梧郡下置鄣平县,今县地既属合浦郡合浦县地又属苍梧郡鄣平县地。建安八年(203年)设立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和苍梧郡鄣平县归交州所辖。[2]
三国,容县属吴,为交州合浦郡合浦县地和苍梧郡鄣平县地。[2]
晋朝(公元281—420年),将合浦县分置合浦、荡昌二县,隶属交州合浦郡,今容县地属荡昌县地,县治所设于今容城城区。是容县地置县之始,距今1700余年。[2]
南北朝,前期(420—465年)荡昌县(今容县)属交州。南朝,宋泰始年间(465—471年),交州改越州后属越州。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改荡昌县为阴石县,置阴石郡,属石州(州治在今藤县),郡治设于阴石,是容县置郡之始。[2]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阴石郡,改阴石县为奉化县。开皇十五年(595年),将今县地东北之鄣平县改为安人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复改安人县为宁人县。开皇十九年,将奉化县改名普宁县,隶属扬州永平郡(郡治在今藤县)。[2]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以合浦郡之北流县和永平郡之普宁县置铜州,州治设于北流县,又从北流县分置宕昌(容县地西南部) 、新安(今容县地西部)二县,从普宁县分置渭龙县(容县西南部) 。宕昌县建治不久便析入普宁县和渭龙县。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颁令各州县以所在地之名山大川命名,铜州境内有名山大容山,因改铜州为容州,州治由北流县迁至普宁县。贞观十一年(637年),将新安县划归渭龙县和普宁县。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将原属藤州辖下之宁人县更名欣道县,划旧容州管辖。此时容州领普宁、北流、陵城、渭龙、欣道和陆川等六县。开元中,容州升格为都督府,移容州郭下之北流县于西南60里,自此,北流县与普宁县、渭龙县载然分域。[2]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容州改为普宁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普宁郡复改为容州。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置容州管内经略使,治容州,下辖容州(今广西北流市)、白州(今广西博白县)、禺州(今广西北流市东南)、牢州(今广西玉林市)、绣州(今广西桂平市南)、党州(今广西玉林市西北党州)、窦州(今广西信宜市西南)、廉州(今广西合浦县)、义州(今广西岑溪县)、汤州(今越南谅山省)、岩州、辩州(今广东化州市)、郁林州(今广西兴业县)、平琴州(今广西玉林市)14州60余县。普宁县(容县)及渭龙、欣道县(其地大部在今容县地)均隶属容州。容县成为州治之始,随之成为祖国南疆的政治、军事重镇。[2]
五代十国,今容县地属普宁、渭龙、欣道县地,隶属容州宁远军。宋朝,开宝五年(972年),废欣道县、渭龙县,其地并入普宁县。皇祐五年(1053年)置容州路(领11州),建炎年间(1127—1130年)复设容管,普宁县为路、管治所驻地。元朝,普宁县地概有今容县地,隶属容州,当时容州领普宁、北流、陆川三县。[2]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撤销普宁县,其地并入容州。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改容州为容县,隶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梧州府。自此容县之名沿用至今。[2]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1月28日容县解放后即属广西省梧州专区。1951年7月玉林专区与梧州专区合并,迁署容县办公,称容县专区,时容县属容县专区。1958年7月撤销平乐、容县两专区,分别设立梧州、玉林两专区,容县划归玉林专区管辖。自1971年至今,容县属玉林地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