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北山古寺:坐落在贤令山麓,坐北向南,因山构筑,占地约1公顷,飞檐翘角,体态堂皇。周围群山相抱,树木葱茏。寺前清流,罄泻而下,寺内花木丛生,环境幽静秀美,为本县寺庙之冠。明清时期“阳山十景”之“禹门叠浪”(又名“三门雪浪”)、“寺门桃李”、“古洞韵泉”等均在此处。
北山古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之后历代屡经增修。游古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极具势的“禹门叠浪”,山溪越两桥,流沫怒飞,近者沾袖湿襟。过了禹门桥,上八十五级石阶,有宽敞空坪,两侧山坡桃李芳菲,这便是“寺门桃李”。
北山古寺原为四楹大院,首楹右为郑仙翁祠,左为韩大仙祠,中为大门,横眉上刻“北山古寺”四字,一双石狮雄踞山门左右。门内高放生池,清澈的九曲水源自寺后“古洞韵泉”。池上筑金水桥,过桥即为二楹的元帝殿,殿右为三元祠,左为七贤祠,祠内墙壁嵌有宋书法家米芾草书“且看山斋”等唐宁明清的八件碑刻,字体遒劲,世所罕见。三楹右为文昌祠,中为观音阁,左为读书松桂林(注:其名缘自韩愈诗)。四楹为大雄宝殿,内列三宝佛像及十八罗汉,雕工细腻,各具其姿,神态逼真。
寺后有一洞,内有渗自钟乳石缝中的甘甜山泉,这就是“古洞韵泉”,寺中历来食用水皆取自此泉。
登临寺门,放眼远眺,山峦披绿锦,湟川穿银带。城郊田块整然,城区楼房矗立,勃勃生机,一览无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