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传统春节到来之际,家乡和外地来的游客在自贡必须去的一处地方就是灯会。
自贡灯会源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在1964年以前,自贡灯会基本上是一种民间的、自发的民俗活动;1964年以后,自贡灯会由政府主办,成为有组织的、旨在满足春节期间老百姓精神文化需要的大型会节活动。特别是从1987年开始举办的自贡国际恐龙灯会经贸交易会,把自贡灯会与经贸活动、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实现了自贡灯会由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到目前为止,自贡灯会先后在本地举办了21届,并在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和世界30多个国家或地区进行过展出,全球有近2亿观众观赏过自贡灯会,累计实现经贸成交额300多亿元,吸引外来投资100多亿元,被誉为“天下第一灯”, 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是自贡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自贡灯会是一种具有历史传统的汉族民俗文化。自贡位于四川省。南国灯城的内蕴所在,它成型于清明时期,逐渐衍展为具有相对固定内涵、并在特定时段进行的并有一定传承线路的大型汉族民俗文化活动。它将一个个精巧别致的工艺灯和大型灯相结合,巧妙布展于园林山水之中。水中灯、山上灯、树上“鸟”,湖中“蛙”,人物灯、动物灯、瓜果灯、戏剧脸谱走马灯、木制龙头雕刻灯……灯中有景,景中有灯,湖光山色,亭台水榭与“灯”融为一体,形成灯景交融,气势磅礴的宏大场面。灯会宏阔深邃的艺术构思,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惟妙惟肖的制灯工艺,使自贡灯会已由单纯的工艺美术发展为与文学、科技、美术、园林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自贡举办灯会本着“以灯为媒,广交朋友,振兴经济;以灯为荣,振奋精神,建设自贡”为宗旨,贯彻“以文促贸、文贸结合”的方针,达到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目的。灯会展出期间,游人纷至沓来,带来了自贡市商业、旅游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城市建设、交通事业的发展。
自贡因盐设市,以灯扬名。灯文化是自贡人对火的敬仰和演绎,灯会则是自贡人对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自贡彩灯业近20年的迅速发展表明,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市场的需要,灯会已成为自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已成为自贡经营城市的一个重要手段。自贡彩灯产业,为自贡的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社会、经济生活、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注入了灯文化元素,也为自贡打造南国灯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自贡市委、市政府对自贡彩灯文化做了认真审视,认为自贡灯会有悠久的历史,在国内外影响巨大,有旺盛的生命力,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进一步挖掘彩灯文化内涵,促进自贡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南国灯城建设的重大部署。其目的是要挖掘和利用自贡灯会这一独特优势资源,以彩灯文化为载体,以建设南国灯城为手段,通过南国灯城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的建设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增强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发展活力,以此聚集人气、商气、财气,繁荣市场,发展产业,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提高自贡的知名度和开放水平,使自贡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和旅游目的地。
199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贡市灯贸管理委员会筹集巨资修建了这座彩灯博物馆——中国彩灯博物馆,它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关于彩灯文化的专业博物馆,专门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国彩灯。如今它依然雄踞在彩灯公园,与灯园一起成为中国彩灯文化发展园区的主体。
2002年,在彩灯公园内新建了48米高的“南国灯城”标志性建筑――灯塔,改建和新建了彩灯公园大门,形成了具有灯文化艺术特色的集灯馆、灯园、灯塔、灯街、灯市为一体的建筑群落。
2004年,自贡成为全国首批“绿色照明示范工程”的10座城市之一。2006年开始,自贡灯会走出公园,走上了街头,走进了釜溪河。一河碧波,两岸彩灯,火树银花,构成了自贡城市文化的多元色彩,绘就了南国灯城的经纬脉络。
2007年,自贡实现了灯会和灯城的一体建设。通过 “城市灯饰工程、城市管理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宣传文化工程、产业贸易工程、旅游服务工程”六大工程,整合彩灯产业资源,发挥彩灯资源优势,以彩灯公园为核心,以城市道路和景观照明为主体,以现代的、新型的节能光源为技术手段,以中国传统的彩灯艺术为表现手法,塑造了一座凸现自贡特色和潜力的南国灯城。
2008年初,四川省省委书记刘奇葆对我市做了“三大产业一盏灯”的产业发展定位,自贡市委市政府以“南国灯城”的高起点,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将特色文化与城市建设和发展融为一体,以灯扬名,将灯会作为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让彩灯真正为城市添彩。通过多年的探索和扎实工作,南国灯城已初见雏形。
五彩缤纷的灯组和灯会上形形色色的节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