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仪(1329-1412年),路桥峰江街道人。父亲陶煜为上虞县尹,母亲是赵宋宗室之后,叔叔陶复初是当时著名书画家。1348年,陶宗仪赴考进士,因秉性耿直,敢于议论朝政而名落孙山。同年方国珍起义爆发,陶宗仪为避兵祸出游,寓居松江(今属上海市)。
陶宗仪从小受到良好教育,青年时探究历史,精通诗文,涉猎广泛。定居松江南村后,以耕读授徒为生,耕作之暇,将见闻所得,即录树叶,贮于瓮,埋树下,十年积数十瓮。
1366年,整理编著成书,取名《南村辍耕录》,共30卷,该书记载元代典章制度、艺文逸事、戏曲诗词、风俗民情、农民起义等珍贵史料。
他又节录前人小说笔记等编成《说郛》120卷,还著有《南村诗集》4卷、《史书会要》9卷及补遗1卷、《国风尊经》1卷、《沧浪棹歌》1卷、《草莽私乘》1卷、《游志续编》2卷、《古刻丛钞》1卷。
清代编的《四库全书》收录及存目的历代台州人著作,共有107人、141部,陶宗仪的上述著作全部入选,是台州人著作收入《四库全书》中最多的一位学问家。
明洪武年间,朝廷诏徵儒士,知府两次荐举,陶宗仪均以病推辞。晚年任教官,1396年三率诸生赴南京礼部,学生考中很多,皇帝赐钱钞于陶。
1412年,陶宗仪在松江病逝。
最近在参加网络营销能力秀,欢迎来主页看看!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3558695513/home?wvr=5
新浪博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