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无穷。

家乡区县: 湖南省江永县

我家住在湖南省江永县松柏瑶族乡,江永县60%的人口都是瑶族,松柏瑶族乡则9成以上都是瑶族。每回人家问我是什么族,我说瑶族时,人家都好惊奇说“你是少数民族呀,你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日子或是特别的活动”都很好奇少数民族的不一样,我们瑶族全国人口为285万余人,我们乡地处湘桂粤边界,附近有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等,这一区域有百余万瑶族人。瑶族祖先为盘瓠,有“茶山瑶”、 “平地瑶”、“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 “坳瑶”等别称。我们属于平地瑶,在语言称谓、风俗习惯、经济生活等方面,有着自己不同的风格与特色,我们的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赶鸟节、盘王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社王节、清明节等,小节日则是几乎每月都有。下面我就说说我们江永县松柏瑶族乡的“赶鸟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就是瑶族一年一度的赶鸟节,赶鸟节又称敬鸟节、歌鸟节。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江华江永山区,林木茂密,很适宜鸟雀繁衍生息。以五谷为食的山雀、野鸡、斑鸠等等熬过了严冬,看到妹姑手里金灿灿的包谷籽,一把把,一串串,撒进了黑沃沃的山土里,就邀集伙伴,同来“会餐”!它们成群结队,宛如乌云遮日,耕山人一走,它们巧妙地试探了“稻草人”,飞落坡地,用尖利的嘴巴不停地啄,不一会儿,山土就糟蹋地不成样子了。鸟害成了耕山人的一块心病。
盘云寨有个盘英姑,很爱唱歌。她向着山泉唱,山泉都停止了流淌;她向着山林唱,鸟雀们都羞得不敢开口,盘英姑的歌停了,鸟雀们还久久不肯离开。耕山人想到:要赶鸟,盘英姑一定有办法。于是,盘云寨的男男女女都来到英姑的木楼,跟她学起了唱歌,并商量把歌传到耕山人中间去,约定下年正月的最后一天,下种以前,把鸟雀从九山引开,赶到没有阳春作物的白头山去。
正月最末一天到了,这天清早,九十九寨的耕山人,歌唱着聚会寨头。九十九寨的山主,看着鸟雀一群群飞出山林,飞来山寨,好不高兴,向白头山汇集。鸟雀也真的追着歌声,跟着人们,飞往白头山。
这天,白头山上人多,鸟也多。晴天,鸟雀飞成排,为歌唱者遮日荫,雨天,鸟雀飞成队,为唱歌人挡风雨。耕山人从清晨唱到黄昏,鸟雀真的忘了飞回山林。到第二天,鸟们飞到云头寻找歌声,它们围着白头山飞,好像山头有听不完的歌声。这样,鸟雀们在白头山呆了半年,等到它们醒来,坡地上只剩了稻谷杆子,耕山人们早把粮食收进了寨门。
从此,每年农历二月初一,瑶族青年男女,便相邀到山上对歌,纪念歌仙盘英姑,驱鸟祈求丰收。借此机会,瑶家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形式,相互表达爱慕之情。歌对中意后,青年男女再通过“拿篮子”、“送篮子”的方式,确定爱情关系。现在,赶鸟节仍是瑶族青年最主要、最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到了这一天,不管天晴下雨,方圆五、六十里的男女青年,一群群,聚会山头。对男对女,或四男四女,对坐于青草坪、岩头上,或依偎茶树蔸、松树下,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谜子歌,从日出到月升,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耙。鸟雀忘了归巢,唱歌人不想回家,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他们才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一程,唱一段。
到现在,一年一度的赶鸟节依然如火如荼,而且又赋予了新的意义。改革开放后,全国经济急速发展,瑶乡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了耕种的需要,农业用具搭上了农忙前赶鸟节的繁荣快车。现在的赶鸟节不仅对歌、做“鸟仔耙”,而且形成了以松柏乡为集市地的大集市,集市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农业用具和日用家具,周边湘桂粤的农民都到松柏来购买。也就在这一天,松柏瑶乡有“抢人”的习俗,这一天,松柏乡镇上的每家每户都会用最大的锅来做饭,并准备好酒好菜,到集市上争着拉人到家里来吃饭,到家里吃饭的人越多预示着这家人今年的收成越好。
松柏瑶族乡的赶鸟节,体现了瑶乡人的热情、瑶乡人的浪漫、瑶乡人的纯朴、瑶乡人的辛勤劳作,是我心中永远悸动的情愫。

熊自成(2015-04-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