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简况
两英镇是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经济重镇、汕头市中心镇、广东中心镇、广东省针织专业镇、中国针织名镇。明清时期墟市繁盛,纺织、制陶、铸造行业源远流长,历来是潮阳、普宁、惠来三市(县)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
二、历史沿革
名字由来
两英,于清乾隆元年(1736)已成圩集,圩东原有一小丘,竹林茂密,风吹竹摇,声如鸦啼,故名乌鸦圩,后雅称鹰圩,因先在溪北设老圩,后在溪南设新圩,合称两鹰圩 ,又“鹰”与“英”同音,后俗成今名。镇以驻地名。
历史建制
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潮阳县,两英镇属潮阳县域。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谪刺潮州,其时潮阳县辖新兴、兴仁、丰恩、丰欢等四乡。两英镇在兴仁乡境内。其后置圩于乌鸦地,故原称乌鸦圩,后改名鹰圩,鹰与英同音,故又称英圩,清末在英圩隔溪南畔又建一圩,遂得名“两英圩”(圩日为农历一、四、七)。尔后,政府行辕设此,便以“两英”冠名。1928年初,中共潮阳县委第一次党代会在两英镇圆山村召开。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从潮、普、惠三县各划出一部分地区,改名“南山管理局”(相当三级县政府机构),管理局(现两英医院旧址)就设在两英。1941年至1945年,潮阳县政府从棉城迁往本镇鹤丰村,县政府设于鹤丰村太乙里。解放后,1950年3月撤消“南山管理局”,两英又重归潮阳县管辖,定为第10区,1952年称第12区, 1956年称两英乡,1958年与司马浦合并成为群英人民公社,1961年称两英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为两英区,1986年改为两英镇至今。
三、经济发展
两英工业发达,全镇现有工商注册企业1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46家,初步形成以针织服装行业为支柱、旅游用品、塑料制品、电子电器、精细化工等共同全面发展的生产格局。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全镇现有注册商标300多件,其中,获广东省著名商标1件,广东睦隆制衣有限的“睦隆”获汕头市重点保护商标5件,正在申报中国名牌产品1件、广东省著名商标和广东省名牌产品各2件,拥有省先进民营企业1家,省民营科技企业3家和汕头市民营科技企业4家。全镇上网的企业88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