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建德市航头初级中学,创办于1968年10月,坐落在航头镇航头村东面苍翠的青年山麓、秀丽的艾溪江畔、便捷的320国道旁。现有教学班21个,学生762人,教职员工77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61人,中高级职称教师47人。现有中学高级教师12人,全国青年优秀班主任1人,省“春蚕奖”获得者 2人,杭州市优秀教师1人,杭州市优秀班主任1人,杭州市名师培养对象1人,杭州市教坛新秀2人,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30余人。
学校占地面积22283(m2),集中绿地面积3000(m2),建筑面积9700(m2)。学校计算机110台,图书24516册,拥有校园网络系统,教学仪器、电教设备、音体美设备按省I类配备,有标准化的田径场,有塑胶跑道和体育看台。整个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为一所标准的农村初中。
在学校管理和队伍建设上着力和谐学校建设,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建设了教职工健身基地。在教学上开展了“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研究,进行了学生“纠错本”的建设,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其教学实绩名列建德市农村初中前茅。1998年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2001学年以来一直被教育局确认为建德市一类学校,2004年荣获建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建德教育贡献奖”,是杭州市示范性初中、杭州市文明学校、杭州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杭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建德市“五•四”红旗团委。学生电脑作品获浙江省二等奖,并刊登在《杭州市教育技术》杂志的封面上。
在德育工作上,重在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学校了整合教育资源,以“代理家长”、家长学校、留守儿童俱乐部、心理辅导室、留守儿童根雕工作室、阳光菜园为工作载体,多渠道、多领域地关心留守学生。学校领先创建了“村级德育工作网络”,其研究成果获杭州市一等奖,《基于“阳光菜园”的留守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为浙江省青年教师立项课题。由此学校成为了建德市德育特色学校、浙江省家庭教育基地,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性家长学校。此外,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建了杭州市优秀心理辅导站。
在课程和特色建设上,开展以“根雕艺术”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教育,编撰了校本教学用书《走近根雕》,建立了根雕制作室和学生作品展览室,开辟了学生实践基地——阳光菜园,建立了“梦之航”广播站,成立了爱心社。学生根雕作品获杭州市科技节二等奖。(2014年6月5日)
教学条件
现有25个班,有教职工89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学生1460人。学校占地面积约39098平方米,建筑面积12494平方米,绿化面积4668平方米。学校拥有微机280余台,拥有图书5万余册,教学仪器、电教设备、音体美设备按省I类配备,有标准化的田径场。整个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为一所标准的农村初中。 学校实施全“人”的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学会做人办事,学好科学文化”为学生培养目标,以“校风好、质量好、有特色”为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品质,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笃教、笃学、创业,学校建设、教育、教学、科研取得丰硕的成果,形成了稳定的、独特的、社会公认的优质教育风貌,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的素质基础。
杰出校友
特别是98年以来,学校办学突飞猛进,中考优秀率连续十年列建德市农村中学前茅,黄嘉、郑燕芳、彭禄友和刘仲明等先后考取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长河高级中学,刘仲明在2004年高考中考取清华大学。学校98 年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2001学年以来一直被确认为建德市一类学校,2004年荣获建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建德教育贡献奖”。现在是杭州市示范性初中,杭州市文明学校,杭州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办学也颇具特色:学校开展“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实践活动,并使2007学年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拓宽德育渠道,创建“村级德育工作网络”,开办家长学校,其研究成果获杭州市一等奖 ,由此成为建德市德育特色学校,浙江省家庭教育基地,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性家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创建了杭州市优秀心理辅导站;开展以“根雕艺术”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教育,其作品获杭州市科技节二等奖。令人兴奋的是,2004年4月9日,省长吕祖善视察学校,带来了省级领导的关怀,给学校办学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年9月顺利完成了省长工程——“食宿工程”,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学校跃入省级标准化学校行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