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雷州西湖

家乡区县: 湛江市雷州市

广东湛江市雷州西湖内古迹甚多。苏公亭,四柱重檐前有荷池及苏轼石雕像。十贤祠,祠内有文天祥撰、姚文田书《雷州十贤堂记》碑,并有汉白玉线刻寇准、苏轼、苏辙、秦观、王岩叟、任伯雨、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十贤”像。浚元书院,天圣元年(1023年)寇准病逝雷州,州人建寺以怀其德,咸淳八年,改寺为院,1984年重建时塑寇准石像于院前,并合十贤祠为“宋园”。又有莱泉井、龙王庙、“西湖平,状元生”牌坊等点缀于平湖柳岸回廊曲桥间,园内还建有规模颇大的游乐场。

历史背景
      史载,“秦朝时期湛江辖地归属象郡。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雷州,统管广东雷州半岛三县:遂溪、海康(今雷州市旧称)、徐闻。”当时,居住在雷州半岛的主要是百越族,文化生态还是原始的俚僚文化,故有“ 南蛮之地”称谓。这种地方,人迹罕至,地处中原文化圈的人士是不愿意来的,不过这边远之地常被朝廷用来流放不听话的臣子。书上说,仅唐宋两代,被贬谪到湛江或在湛江逗留的名人就不下20人。寇准、李纲、苏轼、苏辙、秦观、汤显祖等名臣贤相和大文豪们先后接踵而至。

      在广东省雷州的著名景点之一西湖,我们瞻仰到保存很好的这些先贤的遗迹。[1] 雷州西湖原名罗湖,始建于北宋,自从大文豪苏轼兄弟在此醉游之后,罗湖更名为西湖。后来雷州人为了纪念苏公,于明嘉靖年间在西湖公园内专门修建了苏公亭,亭前有一苏轼石像,昂首挺立,双眸眺望北方,表现出他身在偏地,仍翘首中原的爱国情怀。

“弟兄聚散天南北;烟水苍茫情有无”。这是昔年苏公亭一副楹联。从一座“西湖平,状元生”的苏轼语牌坊沿着西南方向漫步,可见一尊苏东坡学上塑像和一座小巧玲拢别具一格似浮在湖面的红柱彩檐建筑物,这是400多年前明嘉靖年间始建的苏公亭。它立在三面环碧波、一径中通的湖心小岛之中。宋绍圣七年苏轼从惠州贬移儋州,千里跋涉途经雷州,有幸与其贬雷的胞弟苏辙邂逅,悲喜交加。兄弟择日游罗湖泛舟,被罗湖秀丽的风光吸引,恋不思归,游罢到湖滨天宁禅寺憩休,苏城游趣尚浓,“万山第一”四字就是此时此地写就的。

景点
苏公亭

雷州人民筑亭纪念“二苏”游历雷州西湖,名曰“苏公亭”。400多年来其亭名虽屡次更改,但怀念苏公的含义始终如一。现在的苏公亭是清嘉庆年间重建时的基本结构。历代不少宦官文人墨客在亭门、亭楣、走廊题书作对,如“云拥星罗”、“渊深鱼乐”、“水到渠成”、“万里宦游来海国,一般乡景忆杭州”等楣匾及楹联。清初,雷州人福建巡抚、闽浙总督陈瑸有诗云:“同作逐臣同路行,天涯难弟与难兄。地邻已戴鸿恩重,谪所犹铺棠棣荣。北望峰峦当面起,南浮波浪接天平。此间又作劳劳别,凭吊谁人不动情”。 雷州人民为纪念二苏两位大文豪,此后将罗湖改为西湖。

十贤祠

在西湖北侧还有宋园,内有十贤祠,是雷州人为纪念宋代丞相寇准、学士苏轼、侍郎苏辙、正字秦观、枢密王岩叟、正言任伯雨、丞相李纲、赵鼎以及参政李光、编修胡诠等十位先贤修建的。这“十贤”可谓是“贤”中的代表人物,其人品高尚,正气凛然,学识渊博,政绩卓越,而不是阿谀奉承,为五斗米而折腰之辈。把他们列为“十贤”是反映雷州民众的意愿。先贤们个人命运的悲剧,却成为湛江的福音。他们的努力使这片洪荒之地,成了钟灵毓秀的沃土。“十贤”虽早已作古,西湖公园内的古迹也历经千百年沧桑,时兴时衰,但先贤的文化遗留却一直润养着后人,成为今日雷州半岛最精粹的文化之重要成份。

罗文豪(2015-04-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