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冠梨-广东省优质水果品种

家乡区县: 清远市阳山县

阳山同冠村,因唐代大文豪韩愈被贬时,夜宿同冠写下《同冠峡》、《次同冠峡》诗歌而得名。同冠位处南岭山脉与连江水之间,历来为军家必争之地;宋代曾设官银场,“岁上供银六千八百两”。
时光荏苒,同冠的古时风光已成遗址。当下该村最广为人知的系珍稀水果“同冠梨”,传说汉朝初年樊哙将军把同冠梨进贡给皇帝,故得“皇帝梨”之美誉。
1986年,同冠梨被评为广东省优质水果品种,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还获得铜奖。著名果树专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黄昌贤曾指出:同冠梨是国宝,是世界水平的沙梨。
因韩愈诗歌得名
同冠村隶属今阳山黎埠镇,已有1400多年建村历史。据郦道元《水经注·洭水》记载,当时“石塘村”的“涟口”,便是今同冠口。
唐朝贞元十九年(803)冬,因上疏请宽灾民徭赋,大文学家韩愈贬阳山县令。期间,韩愈过往、夜宿同冠,著有《同冠峡》、《次同冠峡》诗,同冠村名便来源于此。
据史料文献记载,由古至今,同冠都是连州与阳山县的交界外,故其地均见于《连州志》、《阳山县志》。清初,同冠属通儒乡,乾隆二十年(1755)设淇潭司巡检,民国后属黎埠。同冠,在当地又称为同官、洞管、铜官、同管、同灌等。
交通咽喉文化名村
当地有俗话说:“同冠口的风,城隍庙的钟”,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是方圆百里有名的风口。同冠位于粤西北南岭山脉与连江的山水中间,连江与同冠水在此相汇,河口为狮形山、白鹅山和象形山扼控。
地形特别,使同冠成为古时的交通咽喉。由此北上可至连州、湖南;南下则达清远及广州;东循宝山古道通湖南;西由同冠水及沿岸石阶路往黎埠、寨岗,往连山及广西,还有陆路上龙船岭古道是直通连州的捷径。
同冠历来是古时征战之地,秦皇、汉武夺取南越,均经此地南下,夺取番禺(今广州)。阳山学者黄远奇经过多年考查,发现秦代所设岭南三关之一的湟溪关,极可能就在同冠。至明、清两代,这里仍是驻军防守的津关险隘。道光二十四年(1844)春,洪秀全与冯云山等人曾进入同冠开展传教活动。
同冠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形,奇山秀水,地灵人杰。自韩愈之后,过往的文人骚客不胜枚举,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蒋防、卢肇,宋代名臣林概、吕本中、周敦儒及张浚、张栻父子,明代进士蒋曙、游朴、杨邦翰,清代名家屈大均、翁方纲、李调元、戴熙、徐琪,民国大儒简竹居、画家胡根天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篇章。
也正因此,同冠屡屡出现在南朝以来《水经注》、《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纪胜》、《文南通考》、《宋史》、《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古今图书集成》、《四部丛刊》及《广东通志》等国史方志中,可谓是当地历史文化名村。
同冠银场岁供六千八百两
宋代时,曾在同冠设银场,历经四百余年不衰。
宋《元丰九域志》载:桂阳有同官一银场。元《宋史》载:桂阳(望),有同官银场。元《文献通考》曰:宋兴,全国产银有三监五十一场……连州之同官(即同冠)……产铅有三十六务……
《阳山县志》对同冠银场记载较详细:宋朝开宝五年(972),阳山同官开银铅场,银治一在同官场大宝岭,一在元鱼场赤岩二坑;北宋元符崇宁(1098—1106)间,烹炉纷集,岁上供银六千八百两;明永乐四年(1406),揣踏二场,所产微少,具报罢之,今久塞未开。

呼叫12138(2015-04-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