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出生于1853年7月1日,去世于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南通海门市长乐镇。张謇是一位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同时他也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
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张謇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教育事业地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他的著名诗作是《屡出》:屡出真成惯,孤怀亦自遥。小车犹择路,独木已当桥。鹳影中霄月,蛙声半夜朝。无人能共语,默默斗旋杓。从孙观察公奉差淮安纪行湖田处处鸭阑遮,一片菱花间藕花。养得鸭肥菱藕足,一年生计抵桑麻。同时还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啬翁自订年谱》等著作,现有《张謇全集》传世。
张謇的“实业救国”是他一生最著名,也是最大的成就。张謇在南通地区所做的实业众多,大多是与民生相关的各类工厂,逐渐形成工业区,还建了码头、发电厂、公路,成为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基地之一。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事业单位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他为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贡献,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当时对南通的建设已经有很清晰而前卫的规划理念,包括与西方建筑理念相结合的花园城市。这些理念的实践使得南通被现代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根据《南通县图志》的记载,1920年,唐闸人口近万户,已接近5万人。通扬运河沿岸工厂林立,商业繁荣。有人看到过当年国外发行的世界地图,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没有标出,却在南通方位赫然印着“唐家闸”三个字。一个弹丸小镇因为张謇进入了世界的视野。
除了实业救国这一成就,他在书法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张謇是科甲出身,状元及第,所以书法自有根底,楷、隶、行、草兼擅,沉稳深秀,传世以行楷为多,隶书绝少见,他的笔法瘦硬,纵横飞动,妙得《礼器碑》,《石门颂》精髓,偶参篆书体势,古雅清新,更是绝品中之精品。
张謇书法落款謇字写得看上去像繁体“宝宝” 两字,所以又被人们戏称为“张宝宝”。 张謇一生练字极为勤奋,在青壮年时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不间断。张謇的字自有一种独特的挺秀之美,带有颜体笔意。他曾经苦练习临颜真卿的楷书《告身帖》、《臧怀恪碑》、《郭家庙碑》,《麻姑仙坛记》,行书《争坐位帖》。
张謇的字,也时显褚遂良、欧阳询、欧阳通等余韵。他曾习临褚遂良的楷书《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行书《 枯树赋》、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 张謇的字,更得力于晋楷、汉隶。他曾习临传为王羲之所书小楷法帖的《曹娥碑》、王献之所书小楷法帖《洛神赋十三行》。张謇行草,多学文徵明、包世臣,曾悉心临写文徵明行草书两年有余,得其“遒逸婉秀”韵味,其挺秀的字又蕴涵着一种雄强、洞达与平实浑然统一的美。
张謇纪念馆位于江苏海门市常乐镇状元街的东首,是一所灵秀的江南园林式建筑。占地面积是33亩,园内建筑古朴凝重、曲径深幽,具有小桥流水的诗意。园内珍藏的上千件珍贵图片和事物,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张謇先生艰苦创业、实业救国的一生。纪念馆自开馆以来,共接待社会各界群众30多万人次,1988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謇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是他的政治和社会声望极高,所以被称为“绅商”。用现在的视角来看,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经理人兼公益家。他给南通带来了无数的财富,造福了很多南通人,所以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的。如果大家有时间欢迎来南通参观,感受,我们南通伟人英雄——张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