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街福,拦福气

家乡区县: 浙江省鹿城区

    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还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店铺以减价招徕顾客,各方游客云集。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人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第二天,别处街道又举办拦街福。

1.历史传统

    “拦街福”习俗于清代已在温州民间各地盛行。1952年温州城乡物资交流会时,曾举行类此文娱活动,为时三大不称“拦街福”。
    “春末赛神,日拦街福,士女夜游,笙簧夹道”,史料记载,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府前街止,温州主要街道依次举行拦街春祈取福。活动时街头巷尾家家摆出祭桌,戏台连连管弦竞作,花卉、古玩、土特产品琳琅满目,临街店铺还备足货物通宵经营,成为集合民间信仰、文化娱乐、商贸活动的盛大民俗。2002年、2005年在五马街区和世纪广场南首锦江路两度重现“新拦街福”,探索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民俗结合。
2.主题特点
    “拦街福”凸显“传承文明、文化兴市”主题,在时空布局与活动内容方面均致力将“传统”做出新韵味。活动阵地采取三大场地、多馆联动格局,除了博物馆与科技馆之间400余米长的仿古街区之外,还增加了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的文化体验活动,以及文化用品市场文化产品展示活动。

3.主要内容

    “2009·拦街福”活动从2月25日至3月8日为期近半个月,东西门外大寿桃、全街彩幔花竹门、钟鼓楼下吆喝声、百戏横陈斗台忙、风味小吃花色全、老街牌坊名人多、三十六行齐亮相、百工技艺赞不绝。

    如此丰富的民俗场景将亮相拦街福。其中15米高的仿真钟楼,西洋镜,集合小摆设、抬猪、寿桃山等多种景观的30余米“摆看街”,馄饨担、豌豆芽传统吆喝等都是首次引入,令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民间风俗、民间戏曲等传统项目更具古味,仿古街也更有“市井”气息。此外,鞋服、打火机等特色产业。

    “温州名购”展示购物区,京、瓯、昆、越、道情、鼓词及歌舞文艺70多场演出,多场展览、知识讲座、免费电影等项目则将传统“拦街福”娱人、商贸等功能与现代文化产业、观光旅游更紧密结合,也让现代市民体验“吃吃嬉嬉眙眙戏”的趣味。

    “拦街福”中,西郭三港殿前大寿桃最为精奇、米制寿桃高齐屋檐,阔跨街面。上置《西游记》、《水浒》、《三国》各米塑人物数达几百个,此外尚有蒲清州珠囤,状如亭系由数十万颗彩珠扎成、囤上构织戏曲人物、龙凤和各种图案五光十色,眩人眼目。

3.活动渊源

    拦街福活动从市区康乐坊开始,取意“康泰欢乐”。清晨,骑街搭起花门竹,结上红彩,挂起精美绝仑的珠灯。街头竖起一对高灯,一对头牌。头牌上刻着大字,一边是“闾里康宁”,一边是“春祈良愿”。街尾搭起高台,上供福礼,并陈列糕点。从街头到巷尾,家家摆出祭桌,放上鸡、鸭、鹅或其他山珍海味,作为祀品。

    街道两旁搭了许多戏台,曲艺、戏剧类节目精彩纷呈。台上管弦竞作、锣鼓喧天,台下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如遇上戏台相对或左右并列的戏班同时演出,为了争取更多的观众,各自以最拿手的好戏互比高低,称之为“斗台”。沿街还有滚龙灯、舞狮子、踏高跷、藤牌阵等大型表演,其所到之处,无不人潮涌动,一片欢腾。 拦街福期间,街上百花争艳斗奇,古玩琳琅满目。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堆花大寿桃,立于一木架上,高齐屋檐,横跨街面。

    旁缀无数小寿桃,分多层依次排列,形如牌坊,还装饰着两百多个米塑戏曲人物以及鸟兽、彩灯、花卉等,叫人目不暇接。 有经验的商家会在拦街福到来之前备足货物:南北货、土特产、棉布绸缎、日用百货、文房四宝、竹木农具应有尽有。

   为了吸引顾客,商人们还苦心布置门面:有的在临街楼中暗设木柜,用铜管引水上行,在灯幔下设一鳌头(或龙头)喷水;有的特制宫灯悬谜征射;有的摆上新奇的游艺供人游览;还有大放焰火引人注目,而且通宵达旦经营,方便顾客。就是那些未轮到拦街福的街巷店铺也耐不住性子,提前大办夜市,使市面渐趋繁荣。还有许多流动摊贩,遍布街头巷尾,各种风味小吃比比皆是,如汤圆、馄饨、烧饼、油卵、灯盏糕、猪油糕、鱼丸面、猪脏粉以及孩子们喜爱的棉花糖、糖人儿、米人儿等花色品种。 初期的拦街福是一种单纯的信仰民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春祈、禳灾、求吉的民间信仰功能,拓展为民间信仰、文化娱乐、商贸活动相结合的复合性民俗活动。

 

南C(2015-04-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